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付义朝)7月17日至7月25日,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雅美行实践队,远赴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南河村开展以“画说百年党史,美育赋能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15名成员深入基层-线,以多种形式普及党史知识、服务当地美育教育,帮助和引导更多学子了解认知当前的乡村状况、在未来踊跃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7月17日上午,实践队员们结合渔洋关镇青训营活动,以半条棉被、无盐汤、武中之“红”、国际歌声找同志、陈毅安的“无字书”、一双绣球草鞋的故事、贺页朵不忘初心的入党誓词、真理的味道如此甘甜、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神奇种子”等九个故事向当地青年干部讲述了建党百年中的党史故事,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帮助青年干部从艺术作品中追寻革命火种,传承红色血脉,体会其中蕴含的伟大力量。
渔洋关镇鞍山村支部委员尹海燕表示,通过绘画的形式描绘党史故事,她仿佛置身于女红军为老百姓剪棉被的现场,并提到党员干部要做到与群众一条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实事。

据介绍,本次实践活动以墙体绘画的形式,对标乡村发展需求,用艺术改善村庄环境,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从7月16日起,实践队员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在墙体.上描绘出以建党百年,绿水青山,乡村振兴,当地的茶文化等主题的特色墙绘。即使墙绘工作量巨大,但队员们无惧烈日,无视深夜,日均绘画11小时,用各自独特的风格创作美术作品,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路径。

7月120日,实践队员们来到渔洋关镇为当地儿童提供艺术体验兴趣课程。通过刮画、手工等课程,为乡村儿童提供面对面的艺术学习体验,使其零距离了解、感受、体验艺术,激发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提升其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此外,队员们还结合五峰当地特色的茶文化,将茶叶元素融入艺术体验之中,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设计独具匠心的茶叶周边,以美育赋能乡村振兴。

该校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融知识性和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娱乐性和体验性为一体,涵盖党史宣讲、墙绘制作、艺术体验课程等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坚持以美育人,将党史学习教育和美育紧密结合,依托专业优势,用美育思维进一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传递华中师范大学的“三博’精神,用行动传递青春梦想,搭载博爱桥梁,融思想教育、专业教学、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最终以“博雅美行”为乡村振兴“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