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吴苑)十四五规划强调“要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但长期以来,秸秆治理是乡村环境治理的难点、痛点。为实现秸秆的有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五月初,在李华胤老师的指导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田野追梦队”的五位学生梁咏琪、杨红新、李晔、李慧宇、田思玮,心怀乡村振兴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深入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三岔镇,进行为期18天的实地初调研,寻找秸秆生态化处理的新路径。

走进田野:用双脚丈量田间地头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田野追梦队”于5月2日走进“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五寨县,深入到三岔镇大村、倪家山村等多个村庄,开展以“秸秆禁燃中的政府与农民”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

经过前几日的调研,调研组成员了解机械化处理秸秆的具体过程。调研第四天即5月4日,成员们跑遍大村、倪家山村、柳河村,观察机械化处理后的秸秆清理情况。去往倪家山村的路上,成员杨红新说:“一路上都是上坡,电瓶车动力不足,只能推着车往上,直到快到村里才是下坡路”,“真是望山跑死马”。成员们还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不同村庄的交通线布局以及秸秆处理情况。调研组成员带着问题,走进乡村,通过深入细致的田野观察,在田间地头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感悟知识、增长才干。
深入田野:在了解“民情”上下功夫
通过走访调查,成员们认真记录关于秸秆禁燃这一政策施行后农户们面临收拾残茬难、地膜处理难等问题。农民普遍认为燃烧秸秆和废弃地膜是其在农业生产中最为便利的方法,故希望政府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更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

调研第五天即5月6日,上午调研组成员前往三岔镇访谈分管农业工作的副镇长王丽军,副镇长为调研组成员讲解关于秸秆问题工作部署以及处理方案。之后,成员们又采访了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三岔镇党委书记张瑞生。通过访谈,成员们了解到处理秸秆的大型机械来源、秸秆处理程序以及农民对秸秆处理效果的反应。5月17日,调研组成员对大村村委会主任黄四林进行访谈,询问关于大村秸秆创新式处理方案的详情。
调研组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多种手段进行资料收集,入户100家。成员们向农民学习田野知识,与农户们同吃、同住、共生活,撰写调研报告达八万字,同时在B站上传秸秆禁燃主题视频,累计2.5万次播放量,做到了为民所想,为民所忧,倾听民声。

田野之外:从乡村中感知调研中国
在十八天的实地调研生活中,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田野追梦队”调研组成员们怀着“顶天立地,理论务农”的使命感,通过下田野、入家户、访村委、进乡镇、坐炕头等方式捕捉乡村新变化。今年七月中旬,调研组成员将深入田野进行再调查,以补充调研材料。
“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怀着坚定的信念,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田野追梦队”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华师大学子将在实践的挑战课堂中体会成长,在社会历练中立志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