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吴鸿仪)7月29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星火公益行,推普入三江(疆)”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星火实践队”)经过前期的踩点拜访、考察调研,在对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状况、东北方言、浙江方言使用状况进行深层了解的基础上,开展了本次推普活动。本次推普活动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前期的线下活动在新疆、黑龙江开展;在后期的线上活动中,我们将连线新疆、黑龙江及浙江,在疫情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有序开展实践活动。

29日下午,星火实践队队员刘梦滢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酷学未来教育培训学校开展了第一场推普活动。本次推普活动的辅导对象为8名二年级学生,由7名维吾尔族学生及1名汉族学生组成。据前期有关新疆部分学校普通话普及情况的调查显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大部分学生母语皆为少数民族语言,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占比较小。基于调查结果及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刘梦滢合理安排了推普课程。
课程伊始,刘梦滢先是举出课文《黄山奇石》中的一些重难点生字,带领8位学生朗读、组词、造句,以来增强他们对课文文本中字词的记忆。她还在课堂上开展了开火车游戏,让学生接力朗读《黄山奇石》。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课堂前半部分字词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指导。在课文教授完毕后,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声调、语气及词句的连贯都有了喜人的进步。

次日早晨,星火实践队队长张艺卉、队员王苏心、周慧宇、姚心蕊前往荣春村广播室,进行晨间播报,宣传推普宣讲会。随后,队长张艺卉与队员一同来到荣春村及江兴村中心道超市门口。经过分工,部分队员负责粘贴海报,其余队员拉起横幅,进行道路宣传工作。傍晚,实践队使用挨家走访的点对点宣传方式,向农户发放了实践队整理的普通话基础知识。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选择了部分发音人,征得其同意后进行录音,录音内容为由星火实践队整理的、针对黑龙江方言(新)改编的汉语方言调查字表。该录音丰富了实践队黑龙江方言(新)音库,为实践队后续的活动开展提供了一手资料。

“星火公益行,推普入三江(疆)”实践队聚焦西部普通话普及率较低的民族地区、东北部农村地区,活动服务人群主要聚焦不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青壮年劳动力、学前和学况,因地制宜、分层分类针对青少年儿童、留守妇龄儿童、留守妇女等,结合活动地区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宣传活动。荣春村宣传委员高凤茹在采访中说道:“这次推普活动不仅补充了我们的普通话知识,而且为我们向外推广本地农产品有很大帮助。希望此类活动能多多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