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苏琬童)7月20日至8月1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桂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进行了第二期线上微课录制活动。微课以“‘百年风华’党史写作”为主题,由实践队队员许畅和张子彤组成制作小组,最终以视频推送的形式在“汉小桂”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此次微课从经典红歌的歌词创作入手,传授党史专题写作技巧,回顾中国共产党在过去100年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给学生以心灵启迪,激发爱国热忱。

在活动前期,通过线上讨论,许畅与张子彤定下了此次微课的主题——“‘百年风华’党史写作”。在讨论中,对于如何更好地将党史与写作结合,制作出更有吸引力的写作课,两名队员也有着自己的见解。许畅特别提出,党史专题课程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更要给予他们心灵的启迪。“我们不能只是带给孩子们知识,还要带给他们思想,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自立自强。”与此同时,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为了使党史课程与写作课堂更加富有趣味性,更有记忆点,此次微课特别选择以音乐为切入点,通过对经典红色歌曲的歌词创作进行分析,让学生以听觉的方式去接触党史,以新的视角感受红色精神。

确定课程主题后,如何在歌词创作与学生的作文写作之间搭建一个可供借鉴的桥梁就成为了此次微课的一大难点。经过反复的讨论与资料查证,最终,两名实践队队员决定通过聚焦歌词背后的创作故事,讲述作者的心路历程,与学生们作文写作的出发点相链接,为写作提供指导方向。“词作家为什么去创作,和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是一一对应的,都是要发泄我们的真情实感,这就是写下一篇好作文的前提。”微课主讲人张子彤这样说到。同时,在对经典红色歌曲的歌词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两名成员也发现一篇好的歌词往往运用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包括押韵、象征、对偶等等。“好的歌词在讲故事,学生写作也是在讲故事,其中的技巧亦是相通的。”张子彤总结到。

经过细致的筹备,两名成员在8月1日完成了微课的录制,并在公众号上正式推出,为建军节献礼。在录制过程中,为了保证授课内容整体的流畅性与完整性,此次微课时长约达30分钟,较长时间的课程录制也对微课视频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张子彤在回顾整个课程制作流程时分享到,为了保证微课的质量,她会专门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杂音的干扰。同时为了呈现更为完美的内容,张子彤总共进行了三次完整录制,以及数次小片段的补录,最终从大量的素材中选取最完美的片段进行剪辑,以达到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张子彤还特别提到此次微课录制中对于课堂互动性与现场感的重视,以期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课堂感受。

至此,“‘百年风华’党史写作微课录制活动结束。此次活动立足建党百年,在音乐中带领学生回顾党史,感受心灵的震颤,激发爱国情怀,在歌词中探索写作技巧,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而汉桂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教学经验,获得个人能力与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