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探访工业园区 新知出自实践

时间:2021-08-18 18:45    来源:社会学院    作者:张倩华    点击:
8月3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以致用”实践队队员张倩华、方伟清、薛琳柯探访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区。队员们实地参观园区内部,采访公司负责人、社区工作者和工厂工人,了解该工厂的基本运作模式和工人的基本情况,探究城市化过程中各类外来务工群体及其随迁子女、随迁家庭的城市融入的总体状况。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张倩华)8月3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以致用”实践队队员张倩华、方伟清、薛琳柯探访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区。队员们实地参观园区内部,采访公司负责人、社区工作者和工厂工人,了解该工厂的基本运作模式和工人的基本情况,探究城市化过程中各类外来务工群体及其随迁子女、随迁家庭的城市融入的总体状况。



 抵达园区后,负责人刘经理为队员们介绍了工人平时的基本情况。员工福利方面,该企业在入职前提供免费体检,进厂后也有廉租房和较为低价的食堂。但在工人的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上,刘经理认为,虽然政府在园区设立之初,给予了园区工人子女一定的入学优惠,但是随着第一代工人离开园区重新择业,新一代工人所受关注已远不及从前。在工资变化远没有房价变化快的现在,工人夫妇在武汉供孩子上学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了解工人基本情况后,队员们来到生活区和员工宿舍参观。社区人员向队员们介绍了园区内的乒乓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并表示社区常常在这里举办体育活动、园区运动会。同时,通过采访园区内网吧经营者祁老板,队员们了解到,园区工人是该网吧最主要的顾客群体。且来网吧的男工的数量明显多于女工,前往网吧也主要是以玩网络游戏为主。此外,老板还表示,工人往往是独自前往网吧,这与在学校附近开网吧时顾客成群结队上网的状态明显不同,厂里工人警惕性比较高,个体性强。



 在员工宿舍区,物业吴经理接受了队员们的采访。队员们询问了吴经理一些基本情况。在孩子入学方面,吴经理表示女儿在武汉上学是通过亲戚关系办成的,但是升高中时,由于中考失利,只能在技校和民办学校中进行抉择。对此,她对队员们说:“我们作为家长肯定还是希望孩子能继续读书。但是好的民办学校一年几万的学费,我们确实负担不起。只能看孩子能不能达到免学费的成绩要求,否则只能读职高。”在政策放宽的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障碍已减小,但在受教育资源、获取渠道等方面仍有所欠缺。对于大部分随迁家庭,尤其是“打工”群体而言,供子女上学仍有庞大的经济负担。



 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们进一步了解了外来务工群体的社会境遇。在与各类外来者的访谈过程中,队员们对这个群体产生了新的认知。此次实践突出了社区、工人、其他外来园区从业者之间的互动与差异,也使队员们更了解工人们在迁移过程中,其新的社会网络的构建过程,以及其产生的不同效能。同时,实践小组对未来的实践拓展也有了新的切入点与思考方向。


编辑:付祝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