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王欣怡)“搭上乡村振兴这部快车,就是要给家里的乡亲们做点实事”正值酷暑七月,湖北省与河南省接壤之处的十堰市梅铺镇董家台村依旧热情不减。华中师范大学鸿鹄实践队十堰分队15名实践队员和带队老师雷晓婷前往十堰市郧阳区梅铺镇开展实践调研。7月17日上午,实践分队走访了梅铺镇董家台村的香菇生产基地和油茶生产基地。
“先进技术带回家乡,致富香菇造福万家”
2018年,郑兴岐从武汉回到家乡梅铺镇。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大山中生长着许多野生香菇,这让他萌生了种植香菇的想法。
双层棚膜,遮阳网,以及自动化浇水的喷淋头。郑兴岐利用自己积累的种植知识经验,将先进的技术引进偏远的山区,将高端的生产设施带回家乡。在保障香菇的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的效率。

郑兴岐为实践队员介绍香菇种植大棚
返乡创业并不是一件易事,除了建厂初期的融资困难,由于把大量精力投入在农村,郑兴岐很少有时间能够陪伴自己的家人。建厂事宜繁多,日夜为香菇厂奔波操劳,郑兴岐的身体也受到了高血压等疾病的困扰。面对种种困难,郑兴岐还是选择坚持下来,一步一个脚印的把产业做实、做好。
结合当地山区低温潮湿的自然环境,这里生产的香菇口感鲜美,吸引不少外地商贩定期前来采购。在疫情期间,郑兴岐也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
郑兴岐的香菇工厂为周边的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据实践队员走访发现,在香菇厂打工的工资是大多数人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对故土的眷恋让郑兴岐返回梅铺,作为致富带头人,他把所学所能毫无保留地带回大山,奉献给农村,带领着乡亲们用双手创财富,以产业振新农。

郑兴岐与实践队员合影
“致富油茶果,新农新希望”
7月17日下午,坐着孟厂长的吉普车,绕过重重山路,我们来到了董家台村的油茶种植基地。孟旗娃开辟了这片土地种植油茶树。海拔约六百米的山坡,干燥的土地,十分适宜油茶树的生长。

油茶树
推开绿色的栅栏,我们发现油茶地也养殖着许多山鸡。孟厂长介绍,鸡的粪便可以为油茶提供肥料,又可以充分利用油茶地的空间资源。
“你看这个油茶树比那边的油茶树结的果子大,这是新品种。”孟厂长没有拘泥于眼前小有规模的油茶基地,而是目光放的长远,不断尝试新品种、扩大规模。
“办这个油茶厂,也让这附近几户人家有活做”。孟旗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油茶基地办得越好,为百姓谋的福利就更多。油茶厂不仅当地的一个特色企业,也是周边几家农户赖以生存的生活保障,更是带领村子富起来的一束光。

孟厂长向实践队员介绍油茶树
碧蓝色的天空映衬着如画般的云彩,郁郁葱葱的树林倒映在绿水中。依靠着山中无形的宝藏,郑兴岐和孟旗娃用勤劳的双手,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共同走向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