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宋子璇)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7月28日上午,文学院心火郧阳队在茶店镇中心小学开展手工系列课程。本次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心火郧阳队队员宋子璇担任主讲教师,朱可欣担任助教。
课程开始前,宋子璇与朱可欣提前来到教室进行物资分发:将水彩笔、彩色卡纸与剪刀等依次分发给学生。宋子璇此次手工课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结合目前主要污染物和学生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展开。其课程主要包括三大板块的变废为宝,分别是:纸制品、塑料品、木制品;每个板块都有一节专门的课时进行讲授。宋子璇以熊大熊二的三封求救信引入三大板块的课题讲授,一封信包含一个板块内容;此环节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学习理论知识、激发动手兴趣。

宋子璇将每一节课具体划分为两部分:前期理论学习与后期动手实践。前期理论部分系统介绍此类物品对于环境的污染。例如,在纸制品这一板块中,宋子璇以废弃纸杯为例,讲述燃烧纸杯对于森林与大气的危害。在讲述燃烧纸杯对于大气的危害中,宋子璇通过课堂问答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二氧化碳于人体有害,她临时对二氧化碳进行讲解,力图消除学生的认知误区。
在后期动手实践阶段,宋子璇每一节课选取一种物品对其进行手工创作。例如,在纸制品这一环节,她选取纸杯进行手工实践。在塑料品这一板块,宋子璇选取塑料瓶这一典型的塑料制品进行手工创作。在木制品这一板块,宋子璇考虑到与学生生活的贴近程度,选取雪糕棍这一高度贴近学生生活并且与夏天极其适配的物品完成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宋子璇与朱可欣的引导下,先进行手工设计构思——确定自己的创作内容与创作成果的基本形式。随后,宋子璇与朱可欣分组依次进行指导,为学生的手工实践提供必要指导并帮助其完成一些比较危险的手工操作,以期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手工作品完成度同时保证学生的安全。在手工实操的最后,朱可欣为优秀作品进行拍照留存,并将优秀作品制作成展板在班级流动展示。

此次手工课程不仅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也促进绿色环保理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其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者相互促进,丰富课程内容,也促进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