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从能人返乡到村企联建 探寻燕窝湾村致富之路

时间:2022-07-31 18:37    来源: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者:周怡 资明贵 胡庆    点击:
为了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探寻十年前“脏、乱、差”的“厌人湾”如今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羡人湾”背后的原因。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大别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发展成就观察实践队来到黄冈市罗田县燕窝湾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结合乡村地理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对话村委和企业,走访当地村民,总结振兴经验,为广大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案例借鉴与理论支撑。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周怡 资明贵 胡庆)为了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探寻十年前“脏、乱、差”的“厌人湾”如今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羡人湾”背后的原因。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大别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发展成就观察实践队来到黄冈市罗田县燕窝湾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结合乡村地理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对话村委和企业,走访当地村民,总结振兴经验,为广大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案例借鉴与理论支撑。



7月26日,实践队与村前任党支部书记郭海平开展座谈,了解燕窝湾村发展乡村旅游前后的村容村貌和村民收入水平。队员们还参观了燕儿谷电商助农直播基地和仓储物流间,了解农副产品带货、打包、发货、物流的全过程,探索村民在乡就业的收入来源。队员们有幸观看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新和村民助农直播的现场,深感乡村企业助农的热忱和不易。从能人返乡到村企联建,燕窝湾村今昔两重天。



7月27日,实践队访谈了燕儿谷林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段农户,了解“村集体+企业+村民”入股结构下合作社的运作方式和分红机制。规模化、科学化、市场化的果蔬园和种植观光园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农致富路径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型升华。燕儿谷景区的建立还促使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特色农产品、景区生态保护等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7月28日至29日,实践队考察了华中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调研基地——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队员们访谈了湖北省民间刺绣非遗传承人杨能香,了解云集于此的“九佬十八匠”的工作内容、收入方式和手艺传承情况。工匠学校带动研学旅游、技能培训、工艺品销售等多个产业的发展,为留乡传承手艺的匠人提供收入保障,也为乡村工匠文化存根续脉。



截止目前,实践队已跟进燕窝湾村25个走访调研对象,总结燕窝湾村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效经验10余条。队员们深入田野,挖掘群众真实诉求,将专业知识写在乡村大地上,身体力行地担当青年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王铭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