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于清屹 杨佩情 岑宛芳)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强调的重要工作方法。为了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结合地区特性助力乡村振兴,7月10日,文学院“文心筑梦”实践队(下文简称“实践队”)在文学院副教授陈蓓、团委书记倪菁、22级辅导员崔宏博的带领下,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格凸河大河苗寨走访调研。

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群山环绕的大河苗寨,村舍依山势而建,格凸河从村前流过,不仅有苗族的吊脚楼和美丽的变色湖,是一个融喀斯特地貌、山水风光与苗族文化于一体的地区,还是《亚鲁王》史诗的传唱地之一。
活动伊始,实践队一行来到格凸河,分别走访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旅游从业者、基层干部等重点人群,队员们紧扣民族地区通过推普实现乡村振兴的主题,采用“问卷+访谈”的形式开展调研,重点了解受访者对推普与民族文化的认识与态度,探访少数民族地区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使用频率及仍需改进的问题,探索民族语言使用现状与民族地区“推普”实效,了解当地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探究“推普”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和可靠路径。

实践队队员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内涵为核心,采用视频录制等形式,动员亚鲁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燕子洞蜘蛛人、苗寨村民等群体参与到访谈及视频录制中,发掘并传承千年的亚鲁王文化。这有利于保护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当地乡村品牌形象塑造,提升其在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方面的竞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这对当地可持续发展与社会文化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文学院“文心筑梦”实践队走进格凸河大河苗寨,围绕“推普”“非遗”保护开展调研,以“助力振兴”为核心摄制视频,结合地区特色资源,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促进地区文旅产业发展,以青春之力量、青春之创意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审读人:李红雷 倪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