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方向晨)为在社区实践过程中了解基层群众生活,感悟千万个“中国梦”组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探寻社区建设“共管”新途径;充分发挥高校在社区建设共管中的服务支撑作用,积极探索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方式和实施路径,7月14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法与青居”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志愿队”)前往青山区新沟桥街道蒋家墩社区,展开参观研习。实践队实地调研社区共建,探寻家事调解工作室的“共管”方案。

在青山区妇联兼职副主席、幸福里社会关爱服务中心负责人南莉君和青山区妇联兼职副主席、西鱼家社会工作服务站负责人徐慧的带领下,志愿队走进了蒋家墩社区服务站。徐慧向队员们介绍了社区服务站中的党建服务与物业服务相结合的“红色物业”、社区四点半学校托管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表示扎实推进社会各界指导帮扶和社区共管模式,以多元身份促能力建设,多元资源推小区治理,多措并举激活社区发展动力。
在参观途中,志愿队来到新沟桥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深入考察并调研青山区法律服务的具体举措和成效。青山区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青山实践,青山区新沟桥街司法所及新沟桥街巡回审判点打造“亲法空间”,作为青山区法治惠民、法治为民的服务窗口,让居民群众近距离接触法律,知法律于心、信法律于真、用法律于善,守法律于行。

随后,在新沟桥强音艺术总监张艺珍的办公室,志愿队和各位老师开展“共管”家事调解共同缔造工作坊会谈的“吃瓜会议”。南莉君从自身经历出发,鼓励志愿队成员们在家事调解中做“有情怀的人”。她在讲话中表示要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让家事调解工作坊发挥实际效用,为社区居民做实事,在努力奉献中实现人生、实现自我。

徐慧在讲话中就“如何让更多人做好社区调解工作”“如何在社区共管中发挥法学特色”等问题与志愿队队员们展开探讨。徐慧表示,志愿者作为家事调解员,更考验知识储备、社会阅历及沟通技巧,要带着“温度”才能解决问题。她表示后续将不断加强与法学院的联系与交流,深化理论研究、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开展深层次多维度调研,推动法学实践与社区共管融合。

多方联动聚合力,共同缔造汇民心。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共同缔造美好社区需要“青力量”。“小社区”构建“大格局”,“小网格”服务“大民生”,青年志愿者要以需求目标为导向,立足居民自身进行调解,从群众出发,用真情传递,让居民纾难解困、感受温度,逐步形成共驻共建共管治理的新格局。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