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陈维熹)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为增强乡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7月17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聆杉实践队(以下简称聆杉实践队),于支教地点竜所村委会开展安全文化节,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聆杉实践队在经过前期调研后发现,竜所村的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隔代照顾现象普遍,其接受安全教育渠道欠缺。并且孩子们关于用火用电的安全意识,以及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避险知识不足。
为了向竜所村儿童普及安全知识并使其习得如何预防与应对自然灾害和意外的发生,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负责活动的队员设计了消防安全、地质灾害、溺水模拟、交通模拟四个版块。活动包括实景体验、场景模拟、抽签问答、海报设计等环节,以摊位打卡为主要形式,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17日上午,在班主任讲解完活动流程后,安全文化节正式开始。首先,负责消防摊位的老师向全体学生讲解了消防安全及逃生知识,学生听完讲解后被引导至室外的空旷地带,此时消防队员已经生好了火堆。消防队员为学生讲解了灭火器使用方法和其他消防知识,进行了灭火演示,并指导学生使用灭火器灭火。在实际体验灭火的过程中,学生们兴致高涨,为接下来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消防实践结束后,学生们分小组前往不同摊位进行学习打卡。在交通模拟摊位,学生们通过抽签问答的形式进行学习,而回答的正确数将决定最终能获得的奖品。在溺水模拟版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分钟面部浸水憋气挑战,感受溺水窒息的痛苦。在学生切身体验之后,老师立刻开始讲解溺水窒息的危害性和防溺水知识,力图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在地质灾害版块,负责老师用社工提供的积木提前拼好了模拟山体,使用沙土进行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场景模拟,并针对避难要点进行提问讲解。看着被泥沙冲倒的积木小人,学生们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了解到如何选择正确的避难路线。

学生们在完成所有的摊位学习后,就拿着盖满印章的收集表去领取社工机构提供的奖品,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呈现出来,强化记忆。他们获得的不仅是实用的奖品,愉快的活动经历,更有能受益终生的安全知识。
与其永远给孩子遮风挡雨,不如教会孩子自己打伞。本次安全文化节立足支教地实际情况,紧密围绕乡村儿童安全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在接下来的支教过程中,聆杉实践队将继续安全教育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审读人:马新华 温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