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王楠鑫) 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同时探索科技馆课程开发新路径,并促进馆校合作、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智远同心实践队科技馆分队于7月19日至20日赴湖北省科技馆开展了污水处理科普课程讲解。
本次活动由智远同心科技馆实践队带来关于污水处理的系列课程,包括过滤、沉淀和吸附。通过这一系列科普课程,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污水处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并认识到污水处理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在此次活动中,科技馆分队通过与科技馆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科技馆的场馆资源,为学生们提供更直观、更有趣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过滤和沉淀课程中,王楠鑫详细介绍了污水的概念、分类及污水处理的重要性,讲述了过滤和沉淀在处理污水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污水和纯净水的分类大挑战,在趣味游戏的同时加深了对于污水的理解。王楠鑫通过展示实际的实验装置和材料,引导学生们亲身参与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得出实验结果。

赵姣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她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验过程。赵姣设立了三组对照实验,带领学生探究了过滤材料的颗粒大小对过滤效果的影响。通过实践和讨论,学生们对污水处理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污水处理的技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不少同学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在生活中也运用这些科学原理净化水资源,保护生存的环境。

在吸附课程中,黄鈺婷向孩子们介绍了吸附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她生动地讲解了吸附材料的特性,通过实例和动手实验演示了吸附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用两组对照试验阐释了不同温度队吸附效果的影响。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了吸附材料的妙用,在探究过程中收获了知识。

通过此次污水处理科普课程的讲解活动,智远同心实践队科技馆分队为湖北省的儿童提供了一次难忘的学习体验,实现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科技馆分队成员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为馆校结合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他们利用科技馆的资源和实验条件,营造了更具互动性、趣味性、探究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这一积极探索与创新的举措,将为科学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为青少年打开更广阔的科学世界。
审读人:陈晓宇 汪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