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王艺璇)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7月21日至7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聆杉实践队(以下简称“聆杉实践队”)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竜所村儿童之家开展了走近科学、法律普及、性教育、物理光学实验课程。
在走近科学课堂中,队员林雅妍讲述了在走近科学栏目中“鬼拉灯”的故事,带同学们了解到了“鬼拉灯”背后的科学真相。林雅妍告诉同学们,传统风俗并不等于迷信,在尊重传统风俗的同时要相信科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只有科学知识才能让人洞穿奇异事件背后的真相。
“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什么形状的吗?”通过实验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队员许晶晶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并解释了原理,让同学们了解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接着许晶晶将一束白色光通过三棱镜,三棱镜会将各单色光分开,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同学们在做科学、想科学的过程中,既提升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在“与法同行,保护自己”普法课程中,队员王艺璇带领同学们学习了与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王艺璇讲述了小学生小林的四个故事,并通过问答的方式带领同学们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学校保护、家庭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等板块,引导学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你知道身体有些部位是不能随便让人碰的吗?”“你觉得坏人长什么样子?”“遇到坏人怎么办?”在性教育课程中,队员张谛以“保护之伞伴我行”为题,从认识同学们的隐私部位开始,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隐私部分,了解到隐私部位的重要性。接着张谛带领学生识别日常生活可能出现的坏人,告知同学们坏人可能会在各种情况下以各种各样的形象出现。最后,张谛用视频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同学们在面对性侵犯时,应该采取报警、逃跑等方法去保护自己。在精彩生动的讲解中,同学们学会了自我保护方法,提高了防范意识。

提升科学素质,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用法律护青春,撑起法律保护伞。从科学到法律,聆杉实践队队员将生动有趣的实验、严肃重要的法律、预防性侵的知识带入课堂,将德育、智育融入实践,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竜所村的孩子们带来精彩的支教课程。
审读人:马新华 温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