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牛妍鑫 李昌柔 林至楷)7月24日,华中师范大学白音古韵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前往云南省重点红色教育基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张伯简纪念馆展开调研,深入了解张伯简先烈对红色革命的奉献。

据讲解员介绍,1987年,中共剑川县委在县城景风公园建立了张伯简革命史实陈列室。2018年,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的功能,传承红色基因,中共剑川县委在剑川古城重新布展建设张伯简纪念馆。2019年,重新布展建设后的张伯简纪念馆才正式开馆。
走进纪念馆,实践队队员共同注视张伯简铜像,表达对张伯简先烈的缅怀。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实践队队员走进每一个展厅,从不同时期、不同故事中了解张伯简前辈的革命精神。纪念馆通过“少年壮志求真理”“勤工俭学主义真”“传播火种笔如椽”“投身工运勇献身”等不同主题,展示了张伯简前辈在短暂年华中,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的伟大事业所进行的不懈奋斗。

随后,实践队队员们观看了一段13秒的视频,这是目前收集到的张伯简先烈留下的唯一一段影像资料。影像中张伯简先烈充满热情与革命的激情,在当时的他也只有二十多岁,但为了国家事业的发展,一直在满怀热情地奋斗在前线,挥洒自己热烈的青春。

在第二个展厅中,实践队队员了解了张伯简参与勤工俭学运动的情况。学生时期的张伯简旅居异邦,不仅要学习,还要做工,即使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他也不断靠自己的力量提升思想,成为“勤工俭学”队伍的一名中坚成员。当时张伯简既做工,又要努力学习,饱尝了中国工人备受歧视、剥削之苦。艰苦的生活,紧张的学习,繁重的劳动,损害了张伯简的身体,他日渐消瘦,但精神世界却日益丰富,在求学期间里张伯简接触了受十月革命影响的欧洲无产阶级,逐步领悟了马克思主义。如今良好的学习环境,都是前辈们付出百倍努力换来的,作为青年人要懂得珍惜,我们要传承先烈们的红色精神,让其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接力奋斗。

通过对张伯简纪念馆的参观以及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实践队队员们认识到先烈们对革命的极大热情,张伯简先烈在其短暂的28年生命中如闪电之耀亮,照亮着夜空。他以坚定的革命精神,为党早期的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奋斗不息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队员们也意识到对红色人物的了解是当地红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承红色基因离不开红色人物。
在深入参观学习后,实践队队员获得了人生启迪,不能忘记前辈们曾经的奋斗和牺牲,要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阶段,不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青年人的力量,众志成城,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
审读人:王涛 肖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