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刘金竹)7月24日下午,第二十三届爱心之旅郧阳分队(以下简称“郧阳分队”)项目组成员来到郧阳区文化馆,拜访郧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灯舞的传承人史清,学习凤凰灯舞的历史、表演形式和制作手艺,并观赏凤凰造型的表演道具展品。7月26日下午,郧阳分队于郧阳区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求知楼201课室开展了非遗特色文化课程《凤凰翩翩舞郧阳》,主讲人为郧阳分队成员赵慧萍。
史清制作道具的工作室位于郧阳区文化馆内,室内布置简单古朴,工作台上堆放着竹篾扎制的凤凰翅膀雏形和很多工具材料。他和项目组的成员们分享自己学习凤凰灯舞的过程:制作道具时手经常会受伤,在学习表演时没有课本,没有教程,只能依靠师傅的言传身教和自身的认真领悟。

谈及凤凰灯舞的独特性,史清介绍道,凤凰灯舞是唯一一个以灯舞形式表演的非遗项目,采用了郧阳当地的传统打击乐,并将音乐和舞步巧妙地结合起来。其中凤凰灯的凤凰头、身、尾以及花灯,全部由手艺人手工制作,这是凤凰灯区别于舞龙舞狮表演的一大特色。现代的凤凰灯在制作工艺上进行了改良和革新,例如,篾片的连接处从皮质绳变成了铁丝,羽毛部分从蜡油纸更换成了多彩的镭射纸,翅膀的部分也做成了更加符合凤凰形象的立体形状。史清拿起扎好一半的凤凰翅膀,为项目小组大致展示了扎制的过程和制作羽毛纹理的特殊压褶方式。

由于国家的大力宣传和推广,非遗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史清表示,他作为国家的非遗传承人,有责任和义务继续传承凤凰灯舞,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这种表演。但在文化的传播方式上,凤凰灯舞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首先是凤凰灯的手工制作过程繁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的传承和发展;其次是郧阳当地还未将凤凰灯舞的元素融入到旅游文创中,对凤凰灯舞的宣传也非常有限。他希望大学生团队能在文化推广的形式上贡献青年智慧,抓住时代潮流的趋势,做出更好的文创以宣传郧阳凤凰灯舞。

在课堂上,赵慧萍根据项目组的实地访谈记录,从凤凰灯舞的文化之美、道具之美、音乐之美和表演之美四个方面来介绍凤凰灯舞。她带领学生一起探讨了凤凰花灯的构造,一盏凤凰灯分为头、颈、身、翅、脚、尾六个部分,其中长长的脖颈,方便凤凰的头来回摆动,用以模拟鸟类的神态。赵慧萍还介绍了凤凰灯舞表演中的“脚眼手身法”:表演人员脚下踩着别具特色的“小碎步”“太极步”,眼神中情感变化丰富,手举花灯自然灵动,舞步翩跹摇曳生姿。

课后,学生感叹:“作为学生,我认为我们有义务继续传承、发扬我们郧阳特有的凤凰灯舞。”带队老师程士刚也认为凤凰灯舞进入小学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地方传统民俗艺术,将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凤凰灯舞表演艺术,生于荆楚,成于郧阳,艺术家们在节日盛典上翩翩起舞,借民俗器乐歌颂美好祝愿。把凤凰灯舞带入课堂,让民俗表演走下舞台,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美育相结合,熏染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又拓宽了凤凰灯舞的宣传面,使非遗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审读人员:寇娜 王铭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