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谷奕曈 王娅雯)为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神,加强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6月30日至8月7日,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共赴黎明”2023暑期实践队在中心辅导员秦曰涵的带领下前往武汉市江岸区同兴社区黎黄陂路开展系列访谈活动。
团队首先前往一元街道同兴社区,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初步了解黎黄陂路文化资源的保护现状、发展路径等情况。在此过程中,双方就黎黄陂路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刻的交流与探讨,对黎黄陂路文化资源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观点达成了一致。

同时,由一元街道同兴社区负责人带领实践团队成员对黎黄陂路的街头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访,在同兴社区负责人的细心讲解下,使暑期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了解黎黄陂路历史建筑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如“武汉市迎接解放的第一面红旗在这里诞生”的故事、同兴里、信义公所、李凡洛夫公馆等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设计风格,对黎黄陂路文化资源的发展现状和现存的问题产生了进一步的思考。

在对黎黄陂路进行初步了解后,队员们紧扣“红色文化助力社区治理”主题,对居民、商家等本地人群开展社区治理与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等方面实情调查访谈,了解当地不同人群对红色革命文化、租界历史文化、创意街区文化的认知情况与实践应用,为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助力社区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参考建议。
一位老先生谈及黎黄陂路的历史时,深情回忆起了自己所熟知的武汉历史,通过口述史的方式为队员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他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娓娓道来,为队员介绍了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武汉活动的经过与区域,再到改革开放以后,江岸区政府对黎黄陂路老旧建筑的立面翻修与街区规划。跟随他的回忆,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黎黄陂路的沧桑变迁。

实践团队又先后走访了众多咖啡馆门店,通过访谈得知,周边商户老板几乎都是武汉本地人,改革开放以来黎黄陂路的修葺与改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武汉本地人前来创业,依托于旧租界区的欧式建筑风格,黎黄陂路主街道形成了创意咖啡馆产业聚集效应。

社区作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缩影。“共赴黎明”2023暑期实践队计划将红色文化助力社区治理工作落在实处,立足于文化产业专业优势,通过走访调查为社区整合利用文化资源建言献策。黎黄陂路作为多个革命旧址所在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仍存在文化阐释缺失、资源丰富程度与周边居民商家认知度不对等等难题,队员根据所在问题提出了成立红色文化讲解志愿服务队、开展非遗文化推广活动等有效措施,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深化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助力社区治理与区域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审读人:连海江 秦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