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张世甲 刘航)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是涵盖不同历史阶段红色文化具体形态的综合性、集成性概念。作为新时代的华大青年人,必须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的价值立场、思想基点、本质要求、内生动力、科学思维、世界情怀,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为了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力量,铭党恩、跟党走,2023年8月8日,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共赴黎明”暑期实践队前往黎黄陂路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展开了一场红色调研。

在进入场馆之前,小队成员张世甲、刘航对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安保人员进行了访谈。从与安保人员的谈话中得知,在武汉市政府积极改造下,以颇具历史风貌的黎黄陂路为轴心的旅游街区,逐渐从无人问津的私密生活区域向网红打卡空间转变。黎黄陂路从老武汉人都知道但不会刻意进入的街区,变为民国旅拍、婚纱摄影的伊甸园。某种程度而言,游客的到来带火了以中共中央旧址为主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安保人员提到,今年端午节期间,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一天接待1500人次,红色旅游占据了黎黄陂路街区文化的重要一隅。
在对第二位安保人员进行访谈中得知,黎黄陂路最大的变化是游客的激增,这首先就是得益于其红色资源优势: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八七会议会址、宋庆龄汉口旧居等三座红色博物馆,周边还聚集着中央秘书厅、中央长江局、中央领导人汉口住地等多处革命遗址遗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各机关单位党(团)日活动、社会游客纷纷前来重温这段红色革命历史;其次,安保人员通过与其他街区进行对比,表示黎黄陂路的历史街区保存比较完整、利用比较有效,通过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最后,市井民俗承载着老武汉的历史记忆,留存着“最武汉”的市井生活。黎黄陂路作为中西结合的街区,以武汉特色热干面、面窝为代表的“过早”文化与西式“咖啡”文化在此交融,既有三狗牛肉面、蒋婆抄手、三镇民生甜食馆等“老字号”店铺,又有魔界咖啡、神仙姐姐咖啡屋等一批新兴网红店铺,成为各地游客竞相打卡的热门地点。

进入场馆后,“共赴黎明”小队成员参观了革命者的办公区域以及伉俪展馆,被革命者的革命理想之深、爱情坚贞之切所打动。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党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和重大事情都在这里召开、决策,陈独秀、周恩来、瞿秋白、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数十位党中央重要领导人在此居住或从事过重要革命活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一切正义事业胜利的终极逻辑,是1927年中共中央在武汉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的真实写照。

通过参观学习,小队成员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深入地了解了红色革命精神的内涵,激发了爱国热情,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员们将把对党的忠诚和敬仰转化为勇于担当的强劲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和工作中。
审读人:连海江 秦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