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方向晨 杨盼盼 吴国栋)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求全党继续在延安精神中汲取养分”的重要指示,培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刻领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8月27日,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青马工程”培养班革命传统教育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前往陕西省延安市黄河壶口瀑布和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通过实地考察与分组研习开展实践活动,感悟先辈精神,追溯红色记忆,深耕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的新时代诠释,实现一堂增强党性、强化思想引领的主题教育研学课。
“奔腾不息的河水,从悬崖上倾斜而下,激起阵阵水雾,氤氲升腾;河水激荡,水雾萦绕,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这是属于母亲河独有的浪漫。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在壶口瀑布沿岸,实践队成员们面对眼前震撼之景合唱歌曲《保卫黄河》,在慷慨激昂的歌声中感受母亲河的魅力,感受毛主席“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豪迈慨叹。青春聚力当此时,实践队坚定“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理想信念,积极践行“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青春誓言。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如今的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实践队来到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几阵稻田翻腾青色浪,一片生机盎然好“丰”光,一路上映入眼帘的平坦开阔的柏油路和郁郁葱葱的青山都让大家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意义。峥嵘岁月的艰难困苦,见证了革命先烈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实践队应勇做“南泥湾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笃信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扛起新时代的镢头”,争做时代先锋。

随后,实践队途经南泥湾水稻田,抵达南泥湾党徽广场。青山覆盖着黄色大地,蓝天映衬着洁白流云,巨大而鲜红的党徽镶嵌在天地之间,高13.8m,其中“13”代表党中央在延安经历的13个春秋,“8”代表8年抗战;宽19m、长21m代表建党于1921年。主体造型以党徽为核心意象,通过圆雕的表现形式,对南泥湾景区的文化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与创新,突出南泥湾景区的红色主题、文化主题。

“延安圣地聚英贤,初心不改谱新篇”,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动力。正值青春年华的实践队成员们将继续以自己的脚步体会“自找苦吃”的精神,追寻伟人青春足迹,锤炼理想信念。同时,在感悟红色脉搏、追忆知青岁月、丈量革命变迁的过程中,以法学院的专业特色传承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