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庞莹莹 夏佳嵘)为助力乡村振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经纬实践队于8月28日至30日前往汉市黄陂区木兰山村开展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
8月28日上午,经纬实践队抵达木兰山村滴水崖民宿,稍作休整后出发对木兰山村进行大体考察。实践队一行14人分作两组,分别前往木兰山村上湾和下湾。在考察过程中,实践队偶遇了武汉市参与“市民下乡”的张友华。张友华带领队员参观新型民宿“六合书院”,为队员描画了木兰山的发展前景。

8月29日上午,实践队成员对木兰山村民宿的经营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实践队根据地图所示拟定了几个民宿名单,实地走访时却发现一些民宿已经闭门不再对外营业。经过寻找,最终与俏木兰民宿经营者张大发取得了联系。据张大发介绍,俏木兰于2017年开始营业,至2018年进入了生意火爆的时期,“常常10间房都住满了”,这之后就趋于衰落。他告诉队员们,最主要的原因是木兰山村没有景点,逐渐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

为了促进木兰山村旅游经济的振兴,实践队员决定深入挖掘木兰山村的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探索木兰山村游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至29日上午,队员们完成了木兰山村内文物古迹信息的采集。经过连续深入的调研,队员李宇等人对诸如自在桥、准提阁等古迹的相关故事已经可以做到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为了还原木兰山村在历史上作为香客游人登上木兰山的歇脚点时的盛况,队员们还采访了现存的四座古客栈之一的胡万顺客栈主人。他说:“以前有很多香客游人乘舟渡过30河后,从自在桥抵达上湾,就落脚在古客栈。睡茅草地铺,吃简朴斋饭,是那时的常态。”

29日下午,实践队轻装简行,登上木兰山。实践队一路留意木兰山上的文化资源,记录各个文物古迹的历史沿革。下山时,实践队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踏上了木兰古道。实践队经木兰古道一路下山至木兰山村上湾,走过自在桥,还原朝山古路线。
通过面对面深入采访和实地调研考察,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星明的指导下,队员们慢慢还原出木兰山村的历史风貌,挖掘出其作为驿站的文化定位。

8月30日上午,实践队再次同村委会开展座谈,总结了此次调研成果。木兰山村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村民的生活幸福感高。与此同时,木兰山村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发展问题。实践队将根据调研数据整理出适用于木兰山村经济发展的优化意见书,为乡村振兴贡献华师力量。
审读人:饶艳萍 王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