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华师鸿鹄实践队十堰行:对话青创客 传递青春力量

时间:2024-07-10 19:09    来源: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麻一宁 石明博    点击: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一系列保障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青年主动从城市返回农村创业,为乡村发展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那么,这些返乡青年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这又是一次怎样的“双向奔赴”?7月3日至4日,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下简称为经管学院)鸿鹄实践队十堰分队队员分别对吕家河村丹艾合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代吉红和丹江口市武当大明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蒲国伟进行了专访。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麻一宁 石明博)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一系列保障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青年主动从城市返回农村创业,为乡村发展带来新观念、注入新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那么,这些返乡青年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这又是一次怎样的“双向奔赴”?7月3日4日,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下简称为经管学院)鸿鹄实践队十堰分队队员分别对吕家河村丹艾合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代吉红和丹江口市武当大明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蒲国伟进行了专访。


一叶艾蒿系乡情


“不管身在何方,我的心一直在家乡和家里的老人身上。”聊起返乡创业原因,长期在外从事销售工作的代吉红表示,开始时想法很简单,只想着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同时,去开垦门前这块父母撂下的荒地。2018年,在驻村指导员帮助下,他有了“开地种艾”的想法并付诸于实施,不曾想第二年就有了较好的收获。怀着一份质朴的心愿,带着一份为乡亲们谋幸福的决心,他就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6年,虽然前路艰辛,但代吉红却乐在其中。



“现在艾蒿产业是我们吕家河村的支柱产业,每年能给我们村创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代吉红表示,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在艾蒿产业推动下,吕家河村近几年变化很大,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百姓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对于未来,他表示会继续坚持以合作社形式发展艾蒿产业,把产业做大做强,促进艾草产业向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让村民有更多收入,村集体经济更强。



投资旅游带民富


像代吉红一样放弃都市生活选择返乡创业的青年在十堰市不在少数,蒲国伟也是其中一位。担心斗志会被重复的工作磨灭和想回到家乡帮助乡亲们一起致富的想法,促使2011年毕业后就留在武汉工作的他在2018年毅然决然辞职返乡,创办起一家旅游公司,选择将青春献给武当山区。



“创办初期在政府支持下,我们的招商引资和土地指标这块都没有太多的困难。”聊起创业期间遇到的困难时,蒲国伟如是说:“疫情时期对旅游业确实是一次全新的洗礼,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后疫情时期的资金问题,银行贷款、向政府申请补助等,在政府支持和政策红利的帮助下,武当大明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一步步走出困境。”蒲国伟表示,挺过三年疫情,如今公司正朝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了“美了家乡,富了乡亲”。



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蒲国伟坦言,坚持是创业的根本,奋斗是创业的基础,但在这之前需要谨慎选择。创业不是靠一腔热血和一时冲动,而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属于自己的真才实学。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浪潮的推动下,曾经萧条的农村重焕生机,逐渐成为千千万万青年人实现创业梦想的热土。许多像代吉红、蒲国伟一样来自农村,又从城市归来反哺故土的青年们在实现创业梦想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发展。正如吕家河村民歌所唱:“农业合作社,致富挑大梁。一起幸福多美好,多美好,政策人人享!”。相信在返乡创业青年的带领下,在助农惠农政策的帮助下,乡村振兴事业在未来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乡野阡陌上,将会唱响更多的青春之歌。


审读人:樊启迪 陈娟



编辑:黄思燚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