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余杭 戴成凯)7月2日至7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鸿鹄实践队神农架分队20余名师生赴神农架林区展开实践调研活动。本次活动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实践主题,旨在鼓励大学生深入农村,扎根一线,利用专业知识传播红色金融思想,在学思践悟中绽放理想之光,在奋发有为中尽显青春之彩。

实践队员在神农架高铁站前合影
追寻红色记忆,践行青年使命
为坚实构筑红色经济的精神根基,勇担新时代红色经管人的使命,实践团队以神农架自然博物馆为起点,在广袤的自然与深厚的红色历史间寻找共鸣与启示,为接下来的红色足迹之旅奠定地理与文化背景;来到古水村苏维埃红色教育基地,每一件陈旧的物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它们是革命岁月最真实的见证。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雕像前,队员们整齐列队,神色肃穆,在讲解员的讲述下了解神农架解放革命史,感悟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在神农架农商银行,实践队员们了解到红色金融在革命时期如何“以人为本”,支持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他们也深刻体会到红色金融“求实创新”的本质特征,即在复杂多变的革命形势下,与时俱进的金融政策是革命胜利和红色政权巩固最坚实的经济基础。

实践队员在古水镇红色教育基地前合影
科技兴农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欣欣向荣
立足党的二十大擘画的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神农架林区返乡创业青年们踏上不同的创业赛道,精准捕捉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勇于探索绿色经济与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实践队员们深入走访了钱家湾村的朴素民宿和桃花谷民宿群,这里是乡村振兴中“民宿+”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与民宿主人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民宿带动周边农户就业,促进农产品销售,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经营模式;在脆李种植基地和淫羊藿种植、育苗基地,实践队员们亲眼见证了特色种植产业与当地资源优势的有机结合。在田间地头,队员们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当地种植产业发展的现状,为神农架林区政府制定乡村振兴策略制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此外,实践队员们还探访了道地药材和天润生物科技公司。在这里,他们不仅观摩到现代化、自动化的产业生产流水线,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魅力,还积极参与了直播带货活动,亲身体验了互联网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驱动力。

实践队员与神农天润公司负责人合影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情怀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精神,实践队为松柏镇百花坪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红色金融与财商启蒙课程。活动中,实践队员魏凯亚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货币的概念、本质,为孩子们构建起坚实的金融知识框架。接着,魏凯亚介绍了红色金融的本质、发展历程以及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运用金融智慧支持革命事业的伟大实践。红色金融史背后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提升孩子们金融素养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定了文化自信、历史自信。

实践队员与参与财商教育同学们合影
在此次神农架实践之旅中,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见证了红色金融在革命岁月中的坚韧与创新。这些历史经验不仅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启示着新时代的青年们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同时,深入乡村的调研让他们亲眼目睹了绿色经济与科技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感受到了青年创业者们为改变家乡面貌所付出的努力。这次经历丰富了实践队员们的实践知识,更让他们深刻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坚定了他们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审读人: 陈娟 樊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