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陈舒文)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精神,7月11日至14日,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以下简称:政国)知行社会实践队宜昌分队前往枝江市步步升布鞋文化村,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宜昌市秭归屈原故里,在三市四地开展非遗文化学习之旅,为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推进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实践队成员首先来到宜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观宜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整体把握宜昌区域非遗资源禀赋的具体情况,为开展“文化长江”非遗文化时间调研打好基础。

实践队成员参观宜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文化经济相结合,传统手艺迎新生
步步升布鞋文化村是中国传统手工布鞋生产基地,是中华传统手工布鞋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致力于向全球提供纯正的手工布鞋。其充分挖掘枝江布鞋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以布鞋系列产品营销成果反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建设。7月11日,实践队成员来到步步升布鞋文化村,参观布鞋博物馆,亲手体验纳鞋、裁剪鞋帮、手工锤底等布鞋制作过程,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针一线编织多彩人生,千丝万缕构筑优秀文化。了解非遗的传承过程,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刻意识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激发了成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激励实践队成员充分依托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优势,加强传承实践能力建设,以青春之蓬勃力量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实践队成员体验布鞋制作
文旅融合齐头并进,非遗谜语铺振兴路
青林寺村有“中国谜语村”之称,这里世代传唱谜歌,人人能说谜语,村里有文字记载的原创谜语多达8000多条。其谚语、故事丰富,方言生动活泼,村民制谜、猜谜蔚然成风,形成数量丰富、品类繁多的谜语。2006年,青林寺谜语文化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托发展历史与文化传承,青林寺村大力坚持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并为其注入时代元素,打造“三线文化”红色品牌、谜语特色生态文旅项目,以青年智慧助力精准施策、精细服务、精彩宣传。7月12日,实践队成员来到青林寺村,在参观中感悟文化振兴的厚度与深度,体会文化、生态、产业三者间的动态循环,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文脉传承,为非遗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青山青水青林寺,谜歌谜诗谜语村。理解文旅融合的积极作用,以创新性发展赋能非遗文化,实践队成员在感悟基层工作者为民服务的智慧的同时,也激发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青林寺村的优秀做法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了乡村实践新模式,激励实践队成员充分利用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优势,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积极探索新时代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路径、新方法。

实践队成员参观“谜语村”
路漫漫其修远兮,文化历久而弥新
秭归屈原故里以激扬屈原文化、追溯峡江楚韵、拥览天筑情怀为主线,突出文化底蕴,增加文化内涵,把秭归县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屈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培育和发展具有巴风楚韵的峡江木雕、三闾刺绣,拓展和发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吹打乐、秭归高腔,聚焦保护、传承、发展、传播,完善保护制度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呈现新气象。近年来,屈原故里致力于将丰富的非遗资源与旅游有机“嫁接”,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7月13日,实践队成员参观秭归屈原故里,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体会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刻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吟一首壮阔悠远的诗词,赏千年经典荡气回肠;听一腔原始淳朴的秭归高腔,助非遗文化长久流传。参观秭归屈原故里让实践队成员真切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激励成员主动服务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青春热血。

实践队成员参观秭归屈原故里
青年遇文化而成长成才,文化遇青年而瑰丽无限。本次学习参观让实践队成员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宜昌地区非遗资源禀赋的发展现状,激励成员们主动承担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责任,以青春力量赋能非遗活态传承和活化利用。近年来,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充分依托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优势,动员并引领政国青年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全面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更好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为培养政治学一流学科拔尖学术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审读人:潘广炜 袁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