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胡升升 万佳欣)河南豫剧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文化传承和历史意义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探寻基层豫剧团在豫剧进乡村方面的生动实践经验,7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豫”见非遗河南队走进河南省民权县广播电视台,采访民权县豫剧团原团长秦付军、现团长李如意。

图 1:合照
历史回响 戏润乡土
队员们聚焦“送戏下乡”政策进行采访。秦团长回答道,他是民权县豫剧团“送戏下乡”活动的开创者和领军人,坚持带领豫剧团每年精心策划多场下乡演出。从《穆桂英挂帅》的铿锵有力,到《朝阳沟》的质朴深情,每一场演出都力求贴近民心,传递正能量,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戏曲盛宴。
通过这次交流,实践队队员不仅深刻体会到了豫剧传承至今的艰苦不易,更被豫剧工作者们对豫剧非遗文化深沉的爱与坚守所打动。

图 2:采访
古今交融 展望未来
作为青年人,队员们迫切渴望了解“智媒体时代”豫剧传承的新途径。秦付军指出,创新是编排剧目的关键。剧团在保留传统剧目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到基层群众中,创作反映时代风貌的新编剧目。同时,剧团还注重青年演员的培养,为豫剧现代戏输入新鲜血液。
秦付军和李如意还带领实践队队员观摩了剧团表演前的筹备工作。一次下乡表演,从选剧、排练到正式演出,每一环节都凝聚着剧团的心血与智慧。每个表演剧目的剧本、角色、舞台布景等都需要反复打磨,每一步都体现出剧团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图3:豫剧排练
调研最后,秦付军和李如意表示,剧团将继续深化“送戏下乡”活动,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演出质量,让豫剧之花在更广阔的乡村土地上绚丽绽放。同时,剧团还将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引入更多优质资源,推动豫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4:豫剧团照片
至此,华中师范大学“豫”见非遗河南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场对豫剧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与文化的深度对话。未来,实践队将会继续深入探索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共同书写属于时代的文化新篇章。
审读人:李娜 任嘉航 周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