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陈舒文)7月15日至22日,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知行”社会实践队师生代表在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赵长峰的带领下共赴印度尼西亚,在雅加达和万隆两个城市开展实践调研和学习交流,感悟中印尼两国友好关系的构建过程,学习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的经验方法,在社会大课堂中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扎实开展国际胜任力提升计划,引领和帮助政国青年努力成长为素质优良、视野开阔、学有大成的拔尖学术创新人才。
青力青为:以青春之名,谱写合作新篇
为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的战略规划,上汽通用五菱创新性地提出共同合作建立汽车园区的方案,并于2017年在印尼成立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在印尼投资建厂的中国汽车企业。该企业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升,还推动了印尼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现大国担当。7月16日,实践队成员来到中国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参观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过程,并与企业内中国员工进行访谈,了解以全价值链搭建新能源全新生态体系的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中印尼合作的全新样态,用青言青语讲好、讲活、讲透中国故事。

实践队成员参观汽车生产与组装过程
实地参观汽车的生产与组装过程,了解中印尼在汽车产业方面的合作,让实践队成员认识到两国在经贸领域的紧密联系,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合作模式。与企业员工的深入访谈,助力实践队成员拓宽国际视野,增加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努力成长为具备国际眼光、战略思维,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实践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实践队成员参观中国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
青言青语:以青春之声,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中印尼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加强,为了更好地服务在印尼注册的中资企业,维护中国企业在印尼的合法权益,同时增进中印尼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促进两国企业的友好合作与交流,印度尼西亚中国商会总会应运而生。商会致力于为中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两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7月16日,实践队成员参访中国驻印尼商会总会,并与理事会主席薛宝华进行深入交流,以了解商会的经济职能、社会责任及其协调机制,学习商会利用新媒体促进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经验与创新做法。

实践队成员与商会主席进行交流
与商会主要负责人交流访谈,深刻理解中印尼在合作中的互补优势与共赢成果,激励实践队成员更加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中“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充分利用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优势,用创新方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以青春力量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长为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青策青力:以青春之智,实现互利共赢
随着中印尼两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深入对接,两国决定共同建设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速铁路——雅万高铁,这是印尼和东南亚地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和印尼国家战略项目,也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中方负责雅万高铁项目的建设和未来运营,推动中印尼两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合作,促进两国经济的共同繁荣。7月19日,实践队成员来到印尼中国高铁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交流,深刻感受中国高铁技术在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中的创新与突破,了解中印尼双方团队为适应印尼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在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实践队成员参观印尼中国高铁有限公司
通过与公司内中国员工对话交流,实践队成员见证了中国高铁技术在海外的成功应用和发展历程,深刻体会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参与新时代大国外交事业的热情,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
本次参访及交流帮助实践队成员更加全面了解中印尼友好关系的发展现状,深入贯彻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领略大国风采,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学习方向。近年来,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始终坚守“大成政国,公行天下”的院训精神,秉承“经天纬地,学达中西,贯古通今,理政治国”的学术格局,充分依托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优势,深入实施国际胜任力提升计划,用“青言青语”讲活、讲透新时代中国故事,推动广大团员青年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注入青年智慧、青春活力,为培养政治学一流学科拔尖学术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审读人:潘广炜 袁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