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纸伞映墨 匠心传情:油纸伞体验活动举行

时间:2024-07-26 18:12    来源:信息管理学院    作者:谭诗雅    点击:
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22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追光实践队带领赵李桥镇“希望家园·暑期学堂”的孩子们来到油纸伞非遗生产基地进行油纸伞的参观学习,旨在让儿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传承。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谭诗雅)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22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追光实践队带领赵李桥镇“希望家园·暑期学堂”的孩子们来到油纸伞非遗生产基地进行油纸伞的参观学习,旨在让儿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传承。


图一:实践队队员在采访油纸伞非遗传承人但培善


一周前,实践队成员来到坐落在羊楼洞石板街的油纸伞非遗基地,采访了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油花纸伞的第三代传承人但培善。实践队成员了解到,政府也曾对非遗传承作了努力,但现在仍然困难重重。“非遗的传承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境就是做不下去也传不下去,我们老一辈的非遗传承人都是靠着信念支撑下来的。因为非遗本身收益并不理想,鲜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并从事非遗传承,就连我自己的孩子都不愿意。”但培善和实践队成员说道。实践队成员给但培善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建议,但培善表示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实践队成员提议带领“希望家园”的孩子们前来参观学习油纸伞的制作过程,但培善表示十分欢迎。


图二:孩子们正在学习如何穿线


实践队和但培善约定在7月22日展开参观活动。来到基地,师傅正在有条不紊地制作手绘油纸伞。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围着师傅,仔细学习制作油纸伞的步骤。做伞师傅向孩子们介绍,油纸伞的伞骨是精心选用竹子制作的,旁边摆放着的是提前完成绘画的油纸。首先是穿线,即将线沿着打开的伞骨边缘串起来,做伞师傅强调穿线时力度要控制好。随后是给伞骨刷胶,将伞面与伞骨组装起来后裁剪掉多余的部分,用手轻轻抚平即可。有些同学认为到这一步油纸伞就做好了,师傅解释道:“这还只是个半成品。待到明天胶干之后还要给伞包边,有的还要进行一定的装饰。”


图三:师傅正在向孩子解释组装时的要领


随后师傅还重复演示了制作过程来加深同学们的记忆。在组装伞面与伞骨的部分,有的小朋友在师傅的指导下能用恰到好处的力度将伞面与伞骨尽量贴合。师傅还向孩子们介绍了伞面有传统工艺也有机械工艺,油纸伞成品根据大小、伞面材质、绘画图案等的不同而具有相应的作用。活动的最后,所有孩子和师傅合影留念。


图四:孩子们与师傅合影


此次开展的油纸伞制作体验课程不仅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暑期活动,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油纸伞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传承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守住非遗根脉的独具匠心,在提升了审美情趣的同时,更有助于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追光实践队的队员们也将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在文化产业有效赋能乡村振兴的基础上做好油纸伞非遗文化的传播。


审读人:王涛 王乐


编辑:邱亚航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