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陈志超 余林倩 卢雯婷)为学习了解乡村振兴经验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于7月21日前往宜昌市兴山县峡口镇,并以此地为据点,于7月22日—25日分别前往峡口镇、水月寺镇、高桥乡等地围绕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人才引进等开展实地调研,并开展乡村振兴、金融知识、反诈骗等宣讲以及普法活动。

图1:实践团开展乡村振兴、金融安全、反诈骗游园会
调研中,实践团将所了解到的各乡村振兴工作方法总结为:一个合作、一个特色、两个建设、一个引进。
一个合作
实践团了解到,在所调研的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工作中,多数乡村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高岚村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由企业创办景区,通过旅游业带动就业以及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目前,景区正在打造四季游、民俗游等内容,努力破解旅游“季节不平衡”的问题。高家坪村、晒谷坪村等都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中药种植基地的方式,由企业提供种子、技术,并进行收购。中药种植地不仅提高了村民的农业生产收入,还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多渠道增收。

图2:实践团在高家坪村调研“中药-玉米”套种模式
一个特色
兴山县持续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岩岭村通过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淘汰市场竞争力较弱的传统产业,发展旅游业,并结合“勇闯天涯”的“岩岭精神”与茶叶种植传统,建设茶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琚坪村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依托水稻种植传统,打造“红色耕种”特色农旅;高岚村依托旅游行业发展,积极推动水果采摘、共享菜园等休闲农业发展;伍家坪村结合自身独特地理环境优势与优势产业,打造精品烟叶、蔬菜、中药材,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

图3:实践团与岩岭村支部书记座谈
两个建设
在与岩岭村党支部书记唐志盔的访谈中,实践团了解到岩岭村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如禁塑行动、分发环保纸杯等,在改善乡村居住环境的同时,平衡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经济发展反哺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推进茶文旅产业发展。
在基层治理建设领域的和谐乡村建设方面,各村均制定了村规民约,为乡村治理增添新活力。马粮坪村通过推广文娱活动、联合高校师生开展讲座、扎实开展走访慰问等方式,预防矛盾纠纷产生。岩岭村成立专班并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确保对于村民纠纷能够及时介入及时调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在乡风建设方面,各村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并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在社会福利方面,在普安村调研中了解到,各村都设有日间照料中心。马粮坪村村集体为老年人提供公益服务,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福祉。
一个引进
在岩岭村、高家坪村、晒谷坪村等地进行调研时,实践团注意到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返乡创业、驻村任职或人才提供资金、技术联合发展产业,是实现乡村产业的调整与优化,带动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晒谷坪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邹学晶,在2021年时就回到晒谷坪,与人合作成立农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精品香稻,通过不断提高品质,晒谷坪冷水香稻价格已达到12元/斤。在担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这一年的时间里,邹学晶还推动土地流转并试点引进种植白术,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图4:实践团与晒谷坪村支部书记查看白术生长情况
本次调研,是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内容的一部分。下一步,实践团将开展乡村振兴理论宣讲,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工作经验,形成系列成果,并面向高校师生开展宣讲,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