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林雅妍)7月24至25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聆杉实践队(以下简称“聆杉实践队”)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探科村进行了三次调研活动。为扩大服务范围,聆杉实践队队员们以盘龙社区“少年儿童之家”为中心,前往一字桥新寨村、明德村和拖支白村,遵循“安全课堂+心理健康课堂+调研活动”的模式进行流动服务。队员们响应政府预防学生溺水工作,进行防溺水教育,并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守护农村儿童健康成长。
“如果你真的溺水了,你有大声呼救的机会吗?”在一字桥新寨村,队员林雅妍带领同学们进行憋气挑战,让学生们初步体会了窒息带来的感受,并介绍了不能及时自救的严重后果,进而揭示了学习防溺水知识的重要性。紧接着,林雅妍请学生们找出手绘野外水域图中暗藏的安全隐患,指出在陌生水域玩水的危险性。她还教给孩子们溺水自救的姿势、应对他人溺水的“叫叫伸抛”口诀,并通过提问的形式加深大家的印象。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图1 聆杉实践队成员在上课
在明德村“认识情绪”的课堂上,队员卢航先让同学们猜与情绪有关的词语,引入主题,通过介绍喜怒哀惧四种情绪,让同学们对情绪的种类有了基本认识。随后,卢航深入分析了同学们提及的情绪,并点明每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学生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对情绪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消极情绪也有了更积极的理解和应对方法。

图2 聆杉实践队队员在上情绪课
此外,队员张冬岩将与大气压力有关的实验带到了拖支白小学。在《看不见的力量——大气压力》一课中,张冬岩与同学们交流科学现象,组织同学们进行科学实验,引入空气中存在力的事实,并利用纸能撑住倒立着的水瓶这一例子,带领同学们认识大气压力。在张冬岩的引导下,同学们做了一些简易而贴近生活实际的小实验,如在户外利用大气压力自制“喷泉”等,切实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图3 聆杉实践队成员在演示实验
课程结束后,队员叶潇宇组织学生们进行了问卷填写,并与其他队员一同解答同学们在填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次调研活动总共服务90余人,收集数据43份,调研结果将用于促进当地儿童实现更好的发展。

图4 聆杉实践队成员与托支白小学学生合影
本次“扬帆夏令营”支教活动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探科村及周边村落的开展,不仅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农村儿童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体验,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重视自身安全与健康的种子。同时,调研活动的深入进行为精准把握当地儿童发展需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守护了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为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审读人:丁玉斌 温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