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国

比较政治学的基础与前沿:社会分裂与政治冲突专题讲座举办

时间:2021-12-12 14:15    来源: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作者:邱锐    点击:
为提高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水平,促进相关专业学生对比较政治学的深入理解,12月11日下午,比较政治学的基础与前沿专题讲座在文华公书林模拟联合国会议室举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包刚升带来了题为“社会分裂与政治冲突”的专题讲座,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1级全体本科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邱锐)为提高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水平,促进相关专业学生对比较政治学的深入理解,12月11日下午,比较政治学的基础与前沿专题讲座在文华公书林模拟联合国会议室举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包刚升带来了题为“社会分裂与政治冲突”的专题讲座,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1级全体本科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包刚升简要介绍了社会分裂结构理论。从李普塞特和斯坦·罗坎的“分裂结构、政党制度与选民联盟”讲起,他讲述了两种社会结构和四种社会分裂结构,旨在加深同学们对各种分裂的理解。其中两种革命驱动分别为:民族革命或国家革命驱动,即中央与地方的社会分裂、政教关系的社会分裂;工业革命驱动,即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的分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分裂。包刚升运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引入了从社会分裂结构到政治冲突的相关内容。他提到了社会分裂结构、政治冲突的相关文献,并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具体逻辑。



包刚升认为,作为基础的社会条件与社会结构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分别为: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程度、政治整合与国家发育程度、社会分裂结构的类型与程度、社会分裂结构的空间维度。他指出,政体差异,即竞争性政体和非竞争性政体,作为关键变量对社会分歧和社会化的逻辑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样的,精英行为作为关键变量对加剧或弥合政治分裂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论述社会分裂机构的比较分析时,包刚升详细解释了阶级政治的各种内容,尤其深入分析美国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内部的阶层分化,包括深层次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等。



包刚升对族群问题谈及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今天的族群认同问题不仅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常常面临这一问题。”在对族群与认同因素进行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包刚升认为,美国是一个大熔炉,移民社会与美国化问题在美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欧洲,穆斯林化的加速与族群-宗教冲突也愈发严峻。他指出,比较政治的现实意义可以运用到族群政治理论与中国战略思考中,其体现在两个方面:国际层面,可以捋清大国崛起和“一带一路”的关系;国内层面,可以分析族群政治与中国内政的发展。



提到内战时,他分析了内战的具体概念,并指出内战有别于其他无政府状态、恐怖主义或大规模黑社会犯罪活动的四个基本条件,又提到解释内战的主要理论。在对宗教冲突与政教关系、意识形态战争、美国的自由派和保守派的主张等问题进行讲解后,包刚升教授为各位同学推荐了《共识与冲突》《族群社会学》等相关书目,为拓宽同学们的视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并热情解答了在座和线上的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



本次讲座是政国院建设好政治学一流学科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同学们专业素养、培育其综合素质的一种有益渠道。未来,政国院将举办更多相关主题讲座,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专业素养,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打下基础。

编辑:李欣彤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