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谌锦 王灵玲)金秋时节,硕果累累。人民大会堂里,我们迎来了党的二十大的顺利召开;桂子山上,我们也共同见证了2022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卓越风采。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青年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联系得更为紧密。回首党的二十大,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回望他们的人生路,或遇坎坷,或遭失败,但他们一直在路上;或经狂风,或历暴雨,但他们终见彩虹归。作为青年榜样,他们时刻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学业、科研、志愿服务多管齐下,生动地展现出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的姿态。现在,让我们在党的二十大的光辉下,一起走进他们的人生路,汲取榜样之力量,焕发吾辈之微光。
个人简介:王灵玲,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9级本科生。连续两年综合学分绩位居专业第一,2021-2022学年专业学分绩、综合学分绩均位列专业第一。曾任职1906团支部团总支、国贸班班长、学生会新闻通讯部门部委等。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校学生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累积志愿服务时长达140余小时。曾作为第二负责人主持一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另参与一项教师科研项目,曾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省二等奖、2022年第七届农经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院级三等奖。目前已保研至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求知若渴,朝夕不倦
正如亚当•扎加耶夫斯基所言:“我从细小的源泉里饮水,而我的渴大于一片海。” 人生有涯,学无止境,求知若渴。进入大学之后,王灵玲始终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她认真学好每一门专业基础课,凭借扎实的基础、刻苦钻研的学习劲头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在大三学年获得了专业学分绩和综合学分绩双第一的好成绩。她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九五国贸协同成长基金奖学金等荣誉。不仅如此,她还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学校的推免资格,在2022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夏令营中以第四名的成绩获评“优秀营员”,同时在重庆大学经济学院直博项目夏令营中获评“优秀营员”。最终保送至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旁稽博采,格物致知
大一下学期开始,随着理论知识的深化,王灵玲不断丰富自我,拓宽视野,开始探索一片新天地——科研。基于对农村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王灵玲参加的第一个学术竞赛便是学院举办的“农经杯”比赛,在上课之余,她积极主动阅读大量与农村问题相关的文献和实事热点新闻,组织团队收集并分析应急管理体系评价指标数据,定期开展组会分享心得,最终产出了《从新冠肺炎疫情视角下探究农村经济营运应急管理体系》论文一篇。在文献检索与阅读过程,她学到了许多方法与技巧,她认识到文献检索最重要的是检全、检准,而文献阅读作为论文的窗口则应注重摘要的阅读。2021 年“新疆棉花事件”爆发,王灵玲对中国棉产业相关问题产生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她再次组建五人研究小组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带领团队搜集2000—2019年我国棉产业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并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计量方法探讨我国棉产业链韧性发展方式与对策,产出《我国棉产业韧性测度与对策探究——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实证论文一篇。在参与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她领悟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这些科研经历培养了王灵玲运用多重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她的团队协作能力。科研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王灵玲也深知自己在科研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她表示自己会慢慢打磨、不断提高、总结经验、砥砺前行,争取在未来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知行合一,行以致远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王灵玲始终践行着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理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021年暑假,她担任校级社会实践队“星光不负赶路人”的队长,带领团队开展入村入户谈话,在了解重庆云阳农村地区农产品销售中电商的使用情况后,她和团队撰写了调研报告,并开设与电商发展相关的座谈,为农村电商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疫情期间,她积极参与“抗疫助学 爱在华师”桂子山青年义教实践活动,一对一辅导疫区学生学科作业。一系列的实践和志愿经历,让她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与人交往、团队合作、统筹规划等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她也逐步寻找到学科与社会的有机结合点,开拓了自己的眼界和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中说到:“时不我与,当奋斗不止;韶华易逝,需求知若渴。”三年来,王灵玲一直用实际行动努力做好学术梦想的播种者、守护者、坚守者。通过不懈地努力,她也给自己交了一份成功的、满意的答卷。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相信在未来,她也会继续努力、继续发光发热、继续去追寻一个更好的自己!
审读人:陈娟 岳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