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

法学院召开第十一届“博观思辨·研途共进”跨校博士生沙龙

时间:2025-04-23 15:38    来源:法学院    作者:施其健 陈润涵 于孟靖    点击:
4月20日上午9时,由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第十一届“博观思辨·研途共进”跨校博士生沙龙近日在法学院一楼大厅举行。本次活动以“数字时代个人信息的‘权利束’结构:从数据确权到流通规则”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多名师生参与,共话数字法治前沿议题。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施其健 陈润涵)4月20日上午9时,由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第十一届“博观思辨·研途共进”跨校博士生沙龙近日在法学院一楼大厅举行。本次活动以“数字时代个人信息的‘权利束’结构:从数据确权到流通规则”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多名师生参与,共话数字法治前沿议题。



活动伊始,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老师叶雄彪作主旨报告。他从法学理论视角切入,系统梳理了个人信息"权利束"的理论框架,强调数据确权是平衡数字经济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键抓手,并针对数据流通中的权属界定、算法治理等难点提出规则重构建议,为后续讨论奠定理论基础。



在博士生交流环节,来自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等高校的博士生代表围绕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发言内容涵盖“个人信息权益的复合型权利属性”“数据要素市场流通的合规路径”“区块链技术对确权机制的赋能”等热点方向,既有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范分析,也有基于司法案例的实证研究,充分展现青年学者对前沿问题的敏锐洞察。



自由提问环节中,在场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踊跃发言。针对“如何高效阅读文献”的困惑,多名博士生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建立主题文献库、善用思维导图工具”等实用方法。关于“是否建议读博”的抉择,分享嘉宾强调需理性评估学术兴趣与职业规划,并鼓励在场学生“以持续深耕的定力应对科研挑战”。



活动最后,全体参会师生合影留念。据悉,“博观思辨·研途共进”沙龙已连续举办十一届,通过搭建跨校学术共同体平台,持续推动青年学者在思想碰撞中探索理论创新。本次沙龙聚焦数字法治这一时代命题,既为个人信息保护研究提供多维思考,也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贡献青年智慧。


审读人:万枞 张永基

编辑:戴紫嫣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