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熟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也被先生笔下的父亲对孩子的拳拳爱意打动。可怜天下父母心,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有这样让我们似曾相识的背影。世界所有的背影,都是离别的讯号。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分别似乎变得稀松平常。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从农村迁往城市,像是一群不知疲倦的蚂蚁。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加入,城市有了巨大的发展。他们心里怀着过上富足生活的梦想,为之流汗,发挥着巨大齿轮上一个个小零件的作用。
诚然,我也是这万千世界里的小小尘埃,怀着梦想,也为之奋斗着。每个人梦想的源头不尽相同,但都是一段故事。我有一个大梦想。而这个梦想,似乎和“背影”脱不了关系。
我的梦想,源自一次暑期实践活动——“下乡之旅”。我们去的地方是江西高安市,在那里,遇见了一群同样有着梦想的高中生们和小朋友们。但其中,最打动我的,是一个父亲的背影。那天上午,我和队友们经过长时间的奔波,终于到达了走访的目的地。当时近正午,村里人不多,我们绕过晒满稻谷的一户户人家,想尽快找到孩子家。刚巧碰见一个扛着锄头走在我们前边的一个叔叔,谈话中,我们惊喜的发现这个叔叔就是孩子爸爸。
在说明我们的来意后,叔叔把我们领到了他的家。进门后,我脑袋里蹦出四个字——家徒四壁。这词用来形容他们家是可悲的贴切。地面是凹凸不平的泥地,右边的两间房间残破不堪,都可以看见土坯,被用来堆放稻谷。左边的房间一间放了一张简陋的床铺、一些生活用品就别无他物,另一间则是厨房,也是餐厅。叔叔见我们热的满头大汗,急忙把家里仅有的一把扇子拿来给我们,没有多余的凳子,我们只好站着说话。在得知我们还要去孩子姑父家了解情况后,顾不上炎热的天气,坚持要为我们带路。
一路上,叔叔都走在我们前头,他像大多数农民伯伯一样,不善言辞,只留给我们一个沉默却又安稳的背影。他穿着一件深色的蓝衬衫,上边透着大片大片的汗渍,下边是灰布长裤,一只裤脚高,一只裤脚低,底下是双旧拖鞋,刚干完农活,脚上沾满了泥。常年累月的工作,粗糙了他的双手,晒黑了他的皮肤,折弯了他的背。担心我们跟不上他,他总是回头看看我们,有时干脆停下,等我们跟上他的步伐。我走在后边,就想起《背影》。忽然觉得心酸,因为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很多这样的父亲,生活艰辛,面朝着黄土,背朝着天,为着家人默默工作,只留下一个无言的背影,一个微驼着的背影,或是一个空着膀子、淌着汗水的背影。
这让我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是我们能让这样的背影少一些,让这样辛苦的父亲少一些,该有多好!这不仅仅意味着更多父亲能少些负担,也意味着更多的孩子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不必在每年春节后又一次面对父母离去的背影,这世界又少了些悲欢离合,多了些孩子的欢笑,抚平了孤寡老人心头的伤痛,多了些幸福美满的人们。
岁月的长河仍旧不停地流淌着,我们不断地遇见,又在观望着离人的背影中分别。这世界上所有的背影啊,愿它少些,在少些,便是我的梦了。(文\严庆雯)
编辑:黄璐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