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腾格尔将在两会上提案,呼吁尽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虐待动物法》,营造人与自然文明和谐共处氛围。消息一出,众多网友纷纷点赞。
	
	 
	       近几年,我国发生多起虐猫虐狗事件,引发公众强烈谴责。去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霸狗”被保安打死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批判这种暴力“清狗”行为缺乏人文精神,也有人透露流浪猫狗确实影响了校园公共环境秩序。虐待动物行为在流浪猫狗身上无限放大,而在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流浪猫狗,即是社会流浪猫狗乱象的缩影。
	
	
	       在华师,喜欢在七号楼溜达的“学霸猫”成为华师社交平台中的“宠儿”;流浪狗“花花”、“大黑”的悲惨遭遇让许多同学痛心不已;面对校园中聚集的流浪猫狗,如何寻求适合它们的“安身立命”之道?
	
	
	管理机制匮乏,流浪猫狗生活堪忧
	
	      去年六月,一则“扫地大叔和他喂养的狗们”的消息在华师校媒平台上发布,许多人都在赞扬扫地大叔的爱心,同时校园流浪猫狗问题已经初露端倪。而后流浪狗“小黑”死亡、“花花”失踪,又有“学霸猫”受人追捧,在华师校内社交平台刮起了一阵热潮。流浪猫狗问题才真正引起大家的关注。
	 
	
	图为露天电影场扫地大叔在喂食流浪狗
	
	        “我们毕竟能力有限,不可能收养所有的流浪动物,所以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实质性地做些什么”,数学与统计学学院14级学生、春野环保协会成员李启帆说道,“对于‘小黑’的死我很遗憾,真的很庆幸我们收养了‘小野’,不然又会有一个小生命丧失。”“小野”是华师校园中的一只流浪狗,不久前被“春野环保协会”一名成员的家里人收养。
	
	
	       华师校园内像“小野”这样的流浪猫狗数目很多,但却并不是都可以被人收养,得到良好的照顾。而放眼整个中国校园,几乎都没有形成合理管理流浪猫狗的机制。山东大学的侯馨说道,“学校并没有关爱流浪猫狗的组织,还是希望有一个组织可以去关爱它们的。”中山大学的唐文琪认为,“学校流浪猫挺多的,晚上在路上常常听见猫咪从树丛中钻过的声音,它们没有一个温暖的窝,饿的时候就在垃圾堆里翻东西。”她也希望有一个组织来照顾它们,能让它们过地更好。
	
	
	       流浪猫狗的生活令人忧虑的,它们所带来的公共环境秩序问题也不容小觑。“我们不知道的是,一些流浪狗在路上疯追自行车,或是经常在路上游荡差点追咬到学生,吓得女生不敢过路。”一位名为“枯叶”的网友说道。当下缺乏一种合理管理流浪猫狗的机制,猫狗得到妥善管理,自身生活得到保障,对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会降低。
	
	
	 自发拯救流浪猫狗,校园公益组织“挺身而出”
	
	       流浪猫狗管理机制的匮乏,让学生们显得有心无力,但大多数学生都会怀着爱心来救助、喂食或者收养这些小动物。
	
	
	      我校青志联曾和心语爱心社、圣兵爱心社联合回收旧衣服,送到流浪宠物基地,用来给猫狗做窝搭棚。青志联、春野环保协会等组织也都开展过收养流浪猫狗的活动。而“猫尾草”公益正是在这种环境氛围中形成,承担着对小动物的关爱与责任。
	 
	
	 
	      “猫尾草”是自发成立的公益组织,现在的规模还不是很大,是由大家组织,专门救助小动物的。“猫尾草”成员之一、青志联主席梁春艳说道,她们的活动经费都是自行承担,平时的主要活动就是给流浪的猫狗搭窝,校青志联办公室就曾收养小狗“煤球”和小猫“嘟嘟”。直至现在,“猫尾草”QQ平台上也在陆续发布一些帮助校园内流浪猫狗“找家”的讯息。
	
	
	       而作为学生自发性公益组织,面临的问题还是很多的:资金短缺、看病打针合适之所难寻、联系领养人渠道狭窄等,这些问题也是他们在努力解决的。他们希望能给每一个小动物都找到一个稳定的安身之所。“学生最多只能照顾四年,不断易主对小动物也是种伤害,很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而社会家庭会好得多,”梁春艳这样解释道。她们打算把流浪猫狗的身体养好,打好疫苗,再送到领养人家中。
	
	
	学生收养需谨慎,“爱过”就要负责到底
	
	       “学校是不允许在寝室里面养宠物的,即便是奉献爱心也不能影响其他同学的生活”,东一宿管人员黎春华强调了禁止在寝室养宠物的规定。她们一旦发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要求学生把宠物拿走,但出于对学生们的体谅,也不会太强硬。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13级的包芮宁在暑假提前返校时收养了一只流浪猫,开学之际就为其找到了新主人。“我室友动物毛发过敏,而且养在寝室味道大,卫生不好保持,打疫苗也贵,”包芮宁谈到送走流浪猫的初衷,并表示收养猫狗需谨慎对待。
	 
	
	图为包芮宁曾经收养的流浪猫
	
	        “一旦决定养宠物,就要对小猫小狗负责,”公共英语系的刘文波老师认为个人对猫狗的负责能减少流浪猫狗的存在。青志联主席梁春燕也发出呼吁,希望学生不要在寝室养猫狗,它们的一生大多是十几至二十年,如果只能陪伴它四年,没办法承担它的一生,就不要轻易收养。“就像我们现在把它们捡回办公室照顾一下,同样也不是长久之计。”梁春燕希望收养小动物的人多为它们的一生考虑,不要凭着一时冲动收养它们,那样是不负责任的。
	
	
	       校园中流浪猫狗聚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无需去探究其中的复杂因素,但是养宠物、收养流浪动物都是需要谨慎对待的。一旦选择关爱,便要负责到底。
	
	
	探索猫狗“安身立命”之道,专业化法规化势在必行
	
	       社会学院14级的刘子玄认为可以建立一个类似“关护流浪猫狗基金会”的组织,用于流浪猫狗的健康护理、建窝搭棚、购买食物等。他还希望在校园媒体上可以开展关爱流浪猫狗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进来。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12级的蒋棋元认为有两种解决流浪猫狗问题的途径:一是抱回家养,但需慎重;二是校内设立流浪猫狗救护站,但需考虑管理成本、相关医疗与卫生风险等问题。“我们学校没有医科专业,也没有这方面的志愿者,其实可以直接和校外社会公益机构联系合作,” 他建议道。
	
	
	       走商业化和职业化道路的“武汉猫网”是武汉地区的一处流浪猫救助中心,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的“老猫”帅力华是其中主要负责人之一。他认为,流浪猫狗野外生存能力强,不需要特别照顾,简单喂食即可。照顾起来其实没有那么困难。但为了长久之计,许多社会人士都会把流浪猫送到他们的救助站,“如果有能力给一些钱作为救助费自然是好的,如果承担不起直接签字留下联系方式也可,我们会在网上发动募捐活动筹集善款。”“老猫”解释着他们的救助流程,也表示愿意和学校合作救助流浪猫狗。
	 
	                                                       
                                
	                                                                                 “武汉猫网”实体猫站
	
	       我校法学院的杨涛老师表示,流浪猫狗是“无主物”,而作为“物”的属性,它们在不能确定主人的情况下被丢弃,即使流浪猫狗确实给人类带来伤害,也很难追究主人的刑事责任。
	
	
	       他认为,可以通过三个途径解决流浪猫狗问题:一是养宠物者要规范行为,如果只是一味的寻找机构收留流浪猫狗,对它们的减少并没有任何帮助;二是政府要有所作为,制定相应法律,对于养宠物者的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政府还可设立指定机构收养流浪猫狗;三是民间组织要出力,借助社会力量,让流浪猫狗不再流浪。 (文/段美佳 包芮宁 采访/ 董涵敏 江宇祺 刘怡莹 陈元阳 陈俊瑶)
	
	记者手记:
	
	 
	“安身立命”是对流浪猫狗生活的期盼
	 
	  我为什么会选择“安身立命”作为对于流浪猫狗生活的期盼?
	
	
	  安身立命,意为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因为不单单只是希望猫狗们可以不愁吃住,也希望它们能够获得一个真心喜爱的生活。这个生活应该是自由开阔的,也许有着自由驰骋的天地,有同伴的陪伴与打闹,有人类的关心与爱抚……
	
	
	  当我走近猫站和诊疗所里的猫咪们,我看到它们在各处小笼子中蜷缩着。它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疾病,断腿、肝硬化、瞎眼……一种由病魔缠绕的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同情、愧疚、感伤……一种复杂纠结的情绪在我心底徘徊。
	我知道,这些猫中不乏被人类抛弃者,也不乏被人类虐待致残者,面对着这些猫,我竟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羞愧感。作为人类,我们的优越感从何而来?我们与这些猫一样同是宇宙中渺小的存在,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肆意伤害?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轨迹,这些小动物像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也许只是街边一瞥的瞬间便已被遗忘,但是却也真实划过我们的生命。不伤害是最基本的尊重,尊重这些小生灵来到我们的风景中。
	全国政协委员腾格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早在2009年就有专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稿)》建议,建议所称的动物保护,是指基于动物具有一定的感受疼痛、痛苦、忧伤的能力和记忆能力,给动物提供的利于正常生长、医疗、救助等方面的任何条件和措施等。
	
	
	  动物具有独特的灵性,能够感受疼痛、痛苦、孤独,也能够记忆伤痛或快乐,人类对它们的好它们是会刻在记忆里的。然而,人文关怀本就是“以人为本”的当代社会所提倡的,现代文明发展繁荣,人类也迈向文明的新高峰。关爱小动物便是一种文明的体现,对于动物的“人文关怀”是人类的进步,也彰显着人性中美好的光辉。
	
	
	  伤害是野蛮的,关爱是文明的,点滴凝聚的关爱也会是人间的大爱。 (文/段美佳)
	
	停止指责抱怨,关爱救助为先
	 
	   每一次看到流浪动物的相关报道,心里就像是被揪起一样,在写这篇手记时,下笔的手也在颤抖。尤其不忍心看到它们无助的眼神,这里面不知述说了多少生存的艰难。也听闻不少流浪动物伤人的事件,无辜的路人成为受害者,所以即使看见它们惨兮兮的样子,也不得不远离。
	 
	
	  流浪动物的存在,一方面我们对它们的不幸境遇感到同情,另一方面它们却也形成了一种潜在的社会隐患。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政府立法解决处理流浪动物问题尚不切实际,社会动物救助站收容量却也有限,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键盘前的对于政府社会的指责与抱怨,也无法使整体情况有所好转。
	
	
	  其实,我们每个公民都可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参与者。爱是一份承诺,既然知道被丢弃的猫狗难逃厄运,那就不应随意弃置,任其死活。若是真的无力继续饲养,也可尽力给自己曾经的爱宠寻找温暖的新家。
	这份参与同样来自于对于流浪动物的责任。爱是一份负责,遇见流浪动物,不故意挑逗,喂食时不过于亲近,也是对人身安全的保护。如果可以,联系志愿组织,寻找收养人,让它们有一个好的归宿,也可以避免社会隐患。爱不分等级与高低,对于弱小生命的关爱正是我们作为“人”的伟大。 (文/姚瑶)
	
	
	编辑:黄璐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