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之“大学生看两会”

我校师生聚焦“两会” 热议教育问题

时间:2015-03-25 13:01    来源:华大青年网    作者:陈慧 项瑾瑜    点击:
3月3日到3月15日,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在京举行。两会中不乏与大学生、大学教育密切相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校师生是如何看待的?对此,华大青年记者在校园内对进行了随机采访。
  
记者 陈慧 项瑾瑜


华大青年:我国现在已成为教育大国,但教育大国并不意味着是教育强国,现在两会说要教育改革,你觉得高校教育哪些方面需要改革?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秉国:关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众说纷纭,如教育公平、高考革等,各有其道理。然而,教育最本质的是教育人、培养人,始终存在着“怎样培养人”的技术问题与“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培养什么样人”的价值问题。前者需要我们既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用的先进的教育技术、教育方法,后者需要我们注重中国教育实际。教育改革只能走一条适合中国的教育改革之路。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即教育是服务人而不是背离人,发展人而不是桎梏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教育课程体系设计要有科学性,教学方法采用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闻传播学院讲师陈俊峰:教育要改革的,首先是理念。比如授课的理念,以前是我讲你听,学生是被动接受的,现在我们学校在推广的翻转课堂、混合式课堂,其实是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老师从灌输者变成引导者、释疑解惑者。理念的改变会带来整个课程体系设置、上课方式、考核方式的转变,所以老师在这方面的任务是比较重的。相应地从教学管理、评价来看,对老师的评价体系也会更加多元,不仅仅是科研方面的考核,也包括上课方面的考核,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一位老师的工作情况。这方面,我们学校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学校提出的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方向,其实也是未来国内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华大青年:马敏书记提到,农村教学条件差,教师付出多而待遇差,以至于师资越来越匮乏,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国家应该出台一些什么样的政策改善这一局面?


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张继木:免费师范生不能解决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待遇不上来是留不住人才的,并且一般免费师范生是不会到很偏远的地方去的。提高待遇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新闻传播学院讲师陈俊峰:关于农村的师资,目前的政策倾斜度不大 ,的确会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积极性。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大多数扎根农村不计个人得失的优秀老师,他们面对的都是特别低下的待遇,才需要个人付出特别大的牺牲。教育关系到每个农村孩子的未来,也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最好的途径,现在城市的教育设施、师资相对来说非常好,城里的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这是不公平的。希望国家能够对愿意去农村奉献青春的毕业生多一些物质的、个人发展的鼓励措施,使得好的教育资源能够向农村孩子流动,让他们不至于因为出生地区的差异,而过早感受到生活的不公平。


华大青年:不久前网友总结出了教师的“十大痛”,其中“职称评定”高居十痛之首出现了老师为了评职有更好的待遇将重心从教学转向论文等问题。你对“职称评定”有何看法?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秉国:“职称”这个行政化的称谓,上面附着相应的待遇与权利,对教师而言有着激励作用,对于教师的发展、教育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同时又存在着评定程序繁琐、论文权重过高、过程不公平等问题,因此,在中国职称评定一时难以取消的情况下,治理职称评定也是有意义的。要在技术层面上改革职称评定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淡化论文指标、可以加大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的权重,可以加强监督力量,可以仿效公务员的职务职级并行原则等来治理。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彭晓辉:高校以科研为主导作为教师职称职级提升的主要甚至唯一指标是一个错误的学术主导方向,这对高等教育是一个很大的伤害。这个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只专注科研,忽略了对大学生的培养。这样的策略违背了高校的初衷。
 

华大青年:全国政协委员提出: “防性侵”教育应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未成年人性教育,作为性学教授你怎么看这一问题?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彭晓辉:单纯的防止性侵教育容易滑入“反性教育”,事实证明这个判定是正确的。凡是,上过防止性侵教育,对于性的认知,首先认定就是负面的东西。一旦对性认知成负面的东西,这回加深他们对性的厌恶,干扰人际的性接触。全面的性教育中本身就含有防止性侵害的内容。全面的性教育应该将性的正反联防的因素全盘传授给受众,让他们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让他们学会如何发挥性的积极效应并防止性的消极效应。
 

华大青年:随着教育的发展,未来的课堂将逐渐现代化,现代化的课堂也就是基于师生互动关系的课堂,老师您能结合您现在的课堂模式来谈谈课堂现代化的利与弊吗?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吴秀莲:今年思修课增加了混合课堂,也就是云课堂自主学习和面授相结合。云课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而且资料不用局限于教科书,我们可以上传一些比较好的视频给学生看。但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云课堂,学习效果也有待检验。
 
 
华大青年:对于免费师范生就业、服务年限偏长、不能报考学术型研究生等一些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你怎么看?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范生肖相军:免费师范生就业比较容易,但毕业后必须十年待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这就有点限制了我们更深一步的发展,也导致了我们大多数免费师范生在大学的课堂学习中不够拼。因为基本上只要顺利毕业就有工作,大部分人都觉得现在学的课程是将来搞研究的基础,而不是教给中小学学生的知识,觉得所学的东西没有多大用处,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但也有一些力争上游的人想要更好的出路,还是很努力的学习专业课程,更有学霸们参加了辅修。免费师范生政策虽在那,但个人还是有个人的选择的。
 

华大青年:李克强总理谈及创业问题,宣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你有想过毕业之后创业吗?如果选择创业你觉得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你觉得大学生创业的前景怎么样?


化学学院学生张皓:没有想过,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不适合经商。但是如果创业,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本金,毕竟,创业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政策上的帮助实在有限。前景的话,应该还是很广的,经济正在转型,传统媒体也在向新媒体过渡,这些都给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吴娴:想过创业,但是我觉得目前大学生创业前景不是很好,会受到很多限制,像市场的、家庭的。创业初期也会面临资金问题、相关证件的签发问题等等。
 

华大青年:就业是我们大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在两会的政府报告中提到增加就业人数,你觉得是否会利于我们今后的就业呢?


化学学院学生张皓:现在中国已经出现十分严重的教育过度现象,由于就业人数过低,竞争过于激烈,导致学生不得不考取本科学历以竞争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倘若不增加就业,闲置更多人才,更加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李志龙:由于每年就业的供大于求,如今提供就业机会并不能改变这种局面,大学生仍然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只是看同学们觉悟够不够高了。毕竟大学生都是成年人,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华大青年: 两会有代表提出高考要改革,比如英语降分、高考应改成国考+校考、开放异地高考等,我们经历完高考不久,对高考改革你怎么看?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杨媛:我觉得高考的录取制度存在严重不公,比如北大在本省的录取率是在外省录取率的100倍,应该将内外省的录取率调平。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李志龙:我觉得高考必须要改革,但是如今应试教育深入人心,应该慢慢地来改革,不宜太猛烈。对于25个省统一高考命题我觉得没多大用,每年高校招生是按照省排名的,每个省名额固定,统一命题只能反映各地教育水平差距。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肖相军:我认为过去的高考制度虽然有缺陷,但却比较公平。假如改成了国考加校考,增加了校考,不免会出现一些不公平现象,例如靠关系之类的。英语降分也不是很理智,因为英语作为与其他国家交流学习的语言,在大学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学生出国留学。我觉得如果要改革的话,应该将地域优势这一项改一改,比如北京的考生考北京的学校就更有优势一些,外地学生比较难考进去。
 

华大青年:两会热议网购立法,大家平时也会经常在网上买东西,你对这个有什么看法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杨媛:网购立法能够加强消费者权益的工作,支持网购立法。


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周晨:网购立法当然好啦,因为现在我买东西都离不开网购了,立法可以促使网上商品质量提高,就不会担心买到假货了。但是感觉这样实体店就会遭到一定的损失。


编辑:张倩虹



编辑: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华青访谈
恽代英采访团:奔跑在采访、支...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