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事迹

新疆姑娘为意大利男孩捐造血干细胞

时间:2014-10-01 16:22    来源:未知    作者:刘微    点击:
3个多小时过去,22岁的闫瑞一直紧闭着双眼,不敢看身边采血管,眼前的墙上,缀满数以百计的千纸鹤。 这样的情景持续了整整4天,新疆女孩闫瑞每天都要在注射动员剂后经历近4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这种让她打一次哭一次的痛楚,只为救治一名素未谋面的13岁
  

  3个多小时过去,22岁的闫瑞一直紧闭着双眼,不敢看身边采血管,眼前的墙上,缀满数以百计的千纸鹤。


  这样的情景持续了整整4天,新疆女孩闫瑞每天都要在注射动员剂后经历近4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这种让她“打一次哭一次”的“痛楚”,只为救治一名素未谋面的13岁意大利男孩。


  今天下午,意大利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乘飞机把185毫升珍贵的“生命之液”带回意大利,准备植入等待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体内。


  闫瑞是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四学生。据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我国大学生首次向外籍人士捐献造血干细胞。


  一个多月后,闫瑞也将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新疆一所中学的生物课教师。
 

    “我想捐完之后再告诉爸妈”


  “爸妈还不知道,我想捐完之后再告诉他们。”躺在北京空军总医院的病床上,昨天下午刚进行完干细胞采集的闫瑞拿着电话说。


  22岁的闫瑞来自新疆伊犁,是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父母都是农牧民,家里还有一个正上高中的弟弟。


  去年12月31日,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通过QQ联系到闫瑞,告知之前参与存库的骨髓与一个患有急性淋巴白血病的意大利男孩的骨髓十分匹配,如果能顺利通过体检和高配,将具备为其捐赠的可能。


  “就像中了大奖一样,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啊。”闫瑞回忆着当时接到通知的心情。


  短暂的兴奋之后,闫瑞作出“同意捐赠”的决定,“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父亲从小就教育我要助人为乐,国家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帮我圆了大学梦、教师梦。因此,我要回报社会,不仅捐髓救人,还要回新疆教书育人,圆更多孩子的求学梦。”


  在等待二次高分辨配型检测的过程中,闫瑞有些为难:如何将这件事告诉父母,他们如果不同意怎么办?


  在一次与父母无意的谈话中,闫瑞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妈妈不同意,尽管她后来知道不会有危险。”闫瑞回忆道。按她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出于母亲的爱和担心。


  这一次,连在闫瑞眼中一向“看得开”的父亲,也选择了沉默。


  僵持几日后,闫瑞撒了“至今最为纠结”的一个谎,“其实在做高配抽血的时候已经签了捐献同意书,但还是因为怕父母担心,后面的事情就没再给他们说过了”。


   “他们到现在也还不知道,如果可能,我想捐髓成功后回家当面向他们道歉。”这个22岁的姑娘说,“说不定还会给我做顿好吃的呢。“
 

    “心里总觉得自己多了个弟弟”


   5月8日晚,办完请假手续后,闫瑞的老师和宿舍好友把她送到火车站,她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一起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她从小就怕打针,还有点怕血。这次要抽那么多的血,不知道她要怎么挺过来。”面对记者,同住4年的室友于慧掩饰不住对好姐妹的担心。


  闫瑞的辅导员唐佳琦说,捐赠骨髓是将富含珍贵造血干细胞的血抽出来,经过分离器,留下造血干细胞,多余的血再送回到体内的过程。“事实上捐髓是对人体无害的,还有很多患者需要我们去帮助。”


  5月10日,在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后,闫瑞进行了第一次干细胞抽取。抽血前,她还特意用手机拍下抽血的设备,“做个纪念”。


   “还是哭了,一边打一边哭。”这个同学眼中总是爱笑的姑娘一本正经地说,“看来我不是真的女汉子,还是有点疼”。


  按照国际上的相关规定,捐受双方的信息均由骨髓库传递。同时,为了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密,即使捐献成功了,依旧不会公布双方的信息。


  但在闫瑞看来:“这个男孩我之前不认识他,以后也极有可能不会认识,但是心里总觉得自己多了个弟弟,挺幸福的。”
 

    “这是教师生涯最美好的开始”


  在即将到来的交接仪式前,这个新疆女孩设想为受捐的小男孩绣一朵花,纪念这段友谊,遗憾的是,“身上发麻,使不上力”。


  大二暑假,这个爱美的小姑娘去武昌昙华林的刺绣小店当了两个月的“学徒”,后来给室友衣服上绣花,一度被大家追捧。


  学习之余,作为防艾志愿者,她也曾组织话剧演出,进社区上工地宣传防艾知识,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社团活动积极分子”。


  走到哪里,她总是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新疆丫头”:我们是新疆给内地朋友发出来的一张名片。


  闫瑞的义举,在华中师大引起强烈反响。


  好友叶家禾介绍说,朋友们已经做好准备,“在她回来之后,安排一个英雄回归仪式”。


  闫瑞将于5月16日返回武汉,全班同学也特意排好时间,要“专门等她回来再拍毕业照”。


  华中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杨臣认为,“爱在华师”,一直以来就是华中师大的品牌特质。闫瑞的表现,正是“爱在华师”最真实的体现。“华师‘大爱’的校园环境培育了很多像闫瑞这样平凡却充满爱心的人,她的表现值得我们学习。这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生动的教材。”


  再过一个月,闫瑞就要毕业去新疆石河子中学,做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小姑娘诗意地总结:“这是我大学时光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也是我教师生涯最美好的开始。”


《 中国青年报 》武汉5月14日电

编辑: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华青访谈
恽代英采访团:奔跑在采访、支...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