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
新生军训十七万三千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
桂子山的新主人选择用“军训”向祖国献礼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长征之旅”!
站点一:军训医疗点
工作人员去的时候,来自西藏拉萨的小丹正一个人坐在垫子上,等待诊断结果。小丹8月24号来到学校,25号左右就患了感冒。军训第二天,咳嗽变得愈发严重;直到9月5号左右,吃不了任何东西,严重时连水都喝不下去,只好每天坐在外面,帮军训的同学们装水。

在军训的医疗点,除了小丹还有许多因晒伤而不得不短暂离开方阵的同学。四位医护人员用棉签涂抹炉甘石洗剂,为晒伤的同学进行救治。

“一天来抹好几次,直到军训结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回去用冰水敷一敷,其实只有不晒太阳才能慢慢好,但是很多孩子还是选择坚持去训练”,来自校医院的医护人员解释道。

在医护人员看来,这届的新生都格外得有毅力,用“轻伤不下火线”来形容也完全不为过。新生们也都笑面伤病,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以积极态度迎接属于自己的挑战,诠释新时代“革命乐观主义”红军精神,致敬先辈,为祖国献礼。


站点二:会操现场
“一二一!一二一!......向右看齐!向前看!”9月9日是正式军训以来的第一次会操。
喊到最后一个“一”时,教官们因长时间喊叫,声音已变得嘶哑。尽管这样,口号依然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2019级新生和教官都在不断挑战着自己。自军训开始以来,毒辣的阳光从未缺席,小蓝人和教官也从未缺席。正所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雪山、草地、悬崖、险桥、铁索不曾成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阻碍物,烈日、汗水、嘶哑、酸痛、伤病也不会成为小蓝人“长征之旅”的绊脚石。


站点三:训练场
训练场上,包括新生、教官、辅导员等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人士均不得带伞、不许化妆,气氛庄重严肃。
为了使一个排队里的人胳膊摆到同一水平线上,教官们拉长绳训练。为了踢正步时有力整齐,教官们下达一步一动口令,每一步都停住数十秒甚至以分钟计时,所有的严格要求都是为了最终整齐划一的方阵队伍。
双手不能紧贴裤缝,就夹张扑克牌;握手姿势不对,就手握物品;走步不标准,教官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学。日复一日的军训晒黑了小蓝人的脸,褪去了他们稚嫩的外衣,原本温顺的眼神里,已渐渐练出了锋芒。
教官如将,学生似兵。将军士兵皆一身戎装,尽显风姿,青春告白祖国。






站点四:训练场一角
“一壶清酒,一身尘灰,一念来回度余生无悔,一场春秋,生生灭灭,浮华是非,待花开之时再醉一回······”,严肃的军训也会用轻松活泼的活动减少教官及学生的疲惫,那是从操场某一处传来的教官洪亮的歌声,引得一片欢呼。
另一处,音乐学院的男生们翻起跟斗、女生们跳起舞蹈,引得众人定睛观看。各自学院都不服输,互相对歌,挑衅中透着欢乐。自我介绍、笑话、对唱等等,形式丰富多彩,军训场上时不时飘来一阵欢声笑语。

拔河比赛自是同样少不了。两院对抗,呐喊助威声无不透露着青春和激情。参加的比赛的人数有限,却牵动着每一位辅导员和教官的心。


“一二三!一二三!”“加油!加油!加油!”不在乎比赛输赢,只在乎过程尽兴。这时的辅导员们总会拿起手机或摄影机,记录下他们成长的一点一滴。
迈入大学的校门,像是打开了另一个崭新世界的窗户。酸甜苦辣总是和汗水一起在军训操场上不知不觉地蒸发。在他们失落的时候,辅导员变成为安抚心灵最温柔的力量,与新生沟通、谈心,打开他们的心扉和心结。

小结
伟大的祖国母亲历经风雨沧桑,顽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一代代军人战士的忠心与热血。在这特殊的年份,2019级新生身着迷彩服,在教官铿锵有力的口号声中,切身体会着军人的生活,感受着那份铁一般的纪律与赤胆豪情。


嘹亮的口号是新生献给祖国的赞歌,侧身敬礼是他们献给祖国的敬佩。2019级新生军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华师学子身着军装,用一个个坚定的动作为祖国献礼,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拳拳赤子之心。

9月9日晚,“小蓝人”整装待发,浩浩荡荡的队伍绕华师一周——那是每年军训都会进行的拉练。这不仅是对华师印象的进一步加深,也是训练新生、磨练其意志的特殊方式。队伍蜿蜒,却整齐有素,新生们走过牡丹园、斜坡陡坡、食堂宿舍,一路风景变化,冥冥之中似乎印证着祖国走过的七十个春天,而今依旧在通往繁盛的道路上。
祖国的发展未曾中断,华师学子的脚步也从未停下,我们永远在路上。
文字 | 黄韵潇 赵婧雯 李子依
摄影 | 跟小蓝人一起暴晒的青摄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