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社团中心讯(通讯员:丁鸿霏 陈鹏宇 杨莘淞 张佳欣 向欣慧)为充分凝聚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各高校育人合力,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基因,促进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引导青年大学生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悟思想伟力,7月13日至14日,华中师范大学恽代英青年骨干研习团(以下简称“华师研习团”)同遵义师范学院、湖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汉江师范学院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师生共同前往遵义市桐梓县及遵义师范学院等地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海军纪念铭历史,深蓝梦想启新航
7月13日上午,华师研习团同华中师大组团内其他高校师生一同走进由海军学校旧址改造而成的桐梓海军学校陈列馆,回顾中国海军发展的历史和成就。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参观了“马尾办学”“海军抗战”“桐梓海校”等篇章,华师研习团队员们仔细观看馆内陈列的珍贵历史文物,驻足于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前,仿佛穿越时空与前辈们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在参观陈列馆的过程中,大家纷纷表示被海校学员们誓死保卫国家海疆的坚定信念所打动,深刻领悟到了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崇高精神,并立志未来将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桐梓展馆映青春,永恒时光诉华章
随后,全体师生移步至桐梓·青春永恒展厅,该展厅以中央红军中被誉为“最年轻队伍”的少共国际师从诞生到整编这一历史事件为主线,讲述了少共国际师从一支预备队成长为中央红军主力部队之一,并随中央红军踏上伟大长征之路的故事。在展厅内,华师研习团队员们倾听“烽火中诞生”“烈火中淬炼”“炮火中搏击”“战火中涅槃” 四个部分的讲解介绍,深入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成长历程,并在《再见了,我亲爱的母亲》的朗诵中体悟以少共国际师为优秀代表的一代中国青少年“愿把热血染红旗”的崇高精神和青春本色。

遵师校史展风华,携手同行向未来
7月14日上午,华师研习团及华中师大组团内其他高校师生共同前往遵义师范学院学习参观。在遵义师范学院师生们的热情带领下,华师研习团步入遵义师范学院校史馆。馆内以生动的历史画面、详实的文献资料及感人的校友事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遵义师范学院对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坚持、青年学子勇攀高峰的精神、办学定位与学校建设的创新和在新时代的华丽蜕变。随后,全体学员步入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馆,了解遵义师范学院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队员们在参观中进一步了解遵义师范学院弘扬红色文化的传播机制和丰硕成果,探寻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质经验。

早在2020年7月,时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的郝芳华、校党委副书记查道林等领导就曾回访遵义师范学院,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校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展开了深入交流,最终达成了合作帮扶的共识。2022年2月,教育部组织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协调高水平师范大学以组团 (1+M+N)形式帮扶薄弱师范院校,同年6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华中师范大学组团推进会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召开。会上郝校长表示,希望各校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建立组团协同机制,注重统筹,科学研制组团方案,坚持高起点定位,强化高位对接,促进高效率的运作和各个优质资源的对接和有效融合。此次实践交流活动,也是对此计划的积极响应与进一步推进。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双方师生也表示,希望未来能继续秉持“共谋、共建、共赢”的理念携手并进,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师范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共同努力。

红城实践献青春,协同提质育英才。华师研习团队员们行走于红城遵义这片浸透着革命先烈鲜血与不屈精神的热土上,在深学细悟、脚踏实地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厚植家国情怀、教育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