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社团中心讯(通讯员 刘佳欣)为实现手工进课堂,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手工制作过程,同时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提升课堂吸引力,5月11日,华中师范大学手工艺协会(学生)来到8205教室,面向2022年-2023年春季学期选修《色彩信息魅力》课程的学生,开展了以“色彩碰撞,巧制毛毡”为主题的羊毛毡手工进课堂活动。
课代表马倩作简要开场发言,对手工艺协会与课程教师欧阳丽莎举办此次活动表示感谢。活动第二项,手工艺协会会长钟琪上台发言。钟琪为学生介绍手工艺协会,讲述协会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带领他们一起回顾协会曾举办的羊毛毡活动盛况,并展示部分作品成果图,引起了在座学生对羊毛毡手工的兴趣。

随后欧阳丽莎老师为同学们介绍羊毛毡的文化背景,并对活动要求与操作步骤作出补充讲解。她表示本次活动需要制作毛毡兔子,并指出羊毛毡虽为风靡国内外的手工界“宠儿”,在操作步骤上却并不复杂:首先需要备齐制作羊毛毡的工具,接着取适量羊毛卷成一个实心的羊毛滚筒,同时把两侧羊毛向内卷紧。随后用戳针固定尾端,使其形成一个软绵绵的羊毛球。完成该步骤后绕着球体向内深刺羊毛,同时不停滚动,使其成为一个光滑的圆球,直到羊毛变硬、不易变形。接着制作耳朵。取适量白色羊毛对折,然后戳成一个小方块,将顶部羊毛戳成圆弧,底部羊毛保持不变。将同样方法做成的粉橘色羊毛覆盖在白色羊毛上,用针浅戳实现结合。最后将做好的耳朵用针深刺固定在小球上,并戳上腮红,用胶水固定眼睛。如此一个羊毛毡小兔头就做好了。

羊毛毡虽做法简单,却非常考验学习者的耐心。在自由创作初期,不少学生羊毛戳不成型。钟琪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示范教学,并指出初学羊毛毡不得要领是很正常的事,需要制作者放下烦躁,全身心投入。渐渐8205教室只剩下针戳羊毛的声音,每一位学生都专注于自己的作品,一刺一戳间将满腔热情凝聚成形。一个小时后,活动已近尾声,同学们的作品渐渐成型。活动的最后,师生集体捧着做好的毛毡兔合影留念。

马倩同学在参加了这次的羊毛毡手工进课堂活动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非常开心参加这次活动。这是我第一次体验羊毛毡手工,开始的时候确实困难,但当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细致地一针一针戳,我体会到了做手工的乐趣。最后完成的小兔子尽管在细节上并不是很完美,依然让我有着满足感。”钟琪表示,本次手工进课堂活动很有意义,不仅引导同学们在课堂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有效发挥手工艺协会在美育中的独特作用,同时也为手工艺协会宣传和日后精品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