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 追忆先生 正文
刘兴策:永生难忘的恩师章开沅先生
  • 202178,郝芳华校长代表赵凌云书记,代表华师全体师生员工,在隆重庆祝2021届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热烈欢迎2020届毕业生重返校园的大会上,在讲到“希望同学们始终弘扬‘爱在华师’的文化印记”时,满怀激情地说:“章开沅先生挥手送别2020届毕业生的场景历历在目,令人动容。先生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他的精神永存,学校百年校庆时,老校长对‘爱在华师’进行了深情注解: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爱是教育的本源,华师之爱是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大爱,我们永远缅怀敬爱的老校长——章开沅先生!同学们以大爱行大道,要记住文化中的‘华师印记',以‘爱在华师’为坚守,以‘华师大爱’为执着,始终葆有对爱的信念和追求,在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人生。”

    我十分清楚地记得,1952年我在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前,全校同学曾集体看过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又名《桃李满天下》),这部电影描写在大城市长大的苏联姑娘华尔华娜,自愿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心甘情愿地去做一名“乡村女教师”,为苏联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那时我也暗下决心,中师毕业后去做一名“乡村男教师”。但在中师领导人宣布应届毕业生分配方案时,竟将我和王庆生、贺兴安、郑经文、燕襄君等共8名毕业生都列入推荐报考师范大学的保送名单,这是我和同学们以及我家的亲人做梦也不曾想到的。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我在中师(当时叫“湖北省实验师范学校”,是由省教育厅决定从武汉迁往湖北省汉川县马口镇的)读书时,曾经两次在时事测验和青年团团课知识考试中都以高分获得全校第一名,学校党政领导、校团委和班主任都认为我热爱学习、坚持每天看报、关心国家大事、有培养前途,在完全知道我的家庭出身和父亲的经历、身份的情况下,积极推荐我参加报考师范大学的升学考试。所以进华师中文系后,我就怀着对党报恩的心愿,向中文系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多次应邀参加了中文系党组织主办的党课学习班学习。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要求入党不能只是为了对党报恩,更重要的是:要为党的伟大事业奋斗终身。

    1956年我在华师中文系本科毕业,留在系里当助教,住在昙华林分部原华中大学的校园里,那时华师的本部在桂子山上。1958年,我和华师许多教工一样,满腔热情地响应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到农村去,基本上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既接受农民、农场职工的再教育,又帮助农民和国营农场的农业工人学习汉字和文化知识,以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现在我手头还保存着一本华师老校长章开沅和他的夫人黄怀玉共同编著的大作《吾家往事》,201212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传记与画册。章先生在《吾家往事》封面后的扉页上,亲笔题了词:“兴策、赛琴存念,章开沅、黄怀玉敬赠。”他原先写的是“章开沅、黄怀玉存念。2013.1.22”。我猜想是章先生当时立刻发现这里不宜再用“存念”,便将后一个“存念”改为“敬赠”,而那时他已是名扬全国、誉满全球的著名学者和重点师范大学的校长了。与我同在一所中级师范学校同年毕业,又同在1952年考进华师,并在历史系求学的郑经文、燕襄君都是章教授亲自教过的学生,按辈分说,我自然也是章教授的学生,但章先生在赠书时却用了“敬赠”一语,使我和黄赛琴都深切地感到章教授对学生辈的谦和、爱护与平易近人。在《吾家往事》书中第119,刊有两张照片,下面那一张照片的标题是:“‘炼友’聊天”。“炼友”是指在一起锻炼身体的朋友,当时章老师和我家都住在华师北区。有一天,章开沅、黄怀玉、刘兴策三人都站在北区一个上有手扶圆盘、下可三人同时站立的扭腰器上,一边左右转动扭腰,一边自由交谈。这时我的老伴黄赛琴正拿着照相机在北区健身场为熟悉的朋友拍照,她看到章校长夫妇和我三个人一边锻炼身体、一边交谈,便快步走过来抢拍了这个场面,到照相馆加印数张后,送了一张彩照给章校长夫妇。我和赛琴完全没有想到,章开沅、黄怀玉伉俪后来将这张照片编进了《吾家往事》一书,并在“‘炼友’聊天”的标题下亲笔写了一句解说词:“在华师北区宿舍健身场,摄于20055月,中为刘兴策教授。”因为刊载了这张富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就使我和赛琴永久珍藏着这本《吾家往事》。

    在《吾家往事》的前言中,章先生曾写道:“1958年大跃进,我下放到偏远的草埠湖农场”,这句话马上使我联想到,1958年我与中文系贺兴安、刘守华、朱宗尧等青年教师一起,热诚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经过华师领导审批,第一批下放到国营草埠湖农场劳动锻炼,基本上与农民、与国营农场的农业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既接受劳动人民的再教育,学习他们吃苦耐劳和翻身不忘共产党,永远感谢毛主席的优良品质,也帮助他们学习汉字和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以促进他们发展生产,改善民生。那时,华师中文系和历史系的下放教师与干部都住在一座叫“卫生台”的地面平坦的平房里,所以我们和章开沅先生每天都能相见。

    19587月,华师下放到国营草埠湖农场劳动锻炼的教师和干部,接到上级部门的指令,要立即与农场的农民和农业工人一起,奔赴大炼钢铁的战场,华师党委常委带领我们从武汉下放到草埠湖农场的主要负责人陈铁教授,先要一位助手给章开沅先生和我打招呼,要我们两人专门做大炼钢铁的宣传鼓动工作。紧接着就召开了华师下放人员与农场职工大会,陈铁教授在大会上强调,这是党和政府向全国人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是当阳市第一支大炼钢铁的队伍,要在十几里路以外的大山坡上摆开战场,大家要齐心协力,完成好任务。章开沅和刘兴策两位老师负责宣传教育工作,也希望得到大家的配合和支持。草埠湖农场的负责同志也说,有华师这么多老师和干部到大炼钢铁第一线,当阳市的党政领导在工作上、经费上也大力支持,将大炼钢铁宣传鼓动的用具、用品、器材也都准备好了,大家听了,都很高兴。

    就这样,在到达大炼钢铁主战场的第三天,一幅长约十米,宽约一米的大红布上,由擅长书法的老师将斗大的毛笔字写在洁白的纸上,并贴在大红布上的大型标语,在大山坡上迎风飘扬,“谁英雄,谁好汉,炼钢场上比比看!”刚劲有力的大字引人注目,也为大家鼓劲、加油。

    为了激励大炼钢铁的战友们战胜疲劳,坚持苦战,我们还苦中求乐,兴致勃勃地进行即兴诗歌赛,就是在现场一人说出一句诗,如果说不出来,就要他(或她)表演一个节目,这样就不感到劳累了。

    除了这种诗歌赛,也可以个人即兴写诗,我当时在炼钢铁的工地上就曾写过一首新体诗《手》,最初发表在19581225日的院刊《华中师院》上,后来编进了武汉市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6月出版的《刘兴策诗文集》,在该书第一部分“新体持”中第二篇,在标题《手》下面的署名是“下放干部 刘兴策”,并对这样署名加了一条“注释”:《华中师院》院刊发表这首诗时使用了“下放干部”这一称谓,为尊重历史,编入这本诗文集时,仍保留原有称呼。这也说明组织高校教师、干部到基层去劳动锻炼,是符合当时党中央提出来的“知识分子劳动化”的要求的。

    202178,华中师大党委和行政领导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了沉重悼念章开沅先生追思会,校党委书记赵凌云首先讲话,明确地指出,章开沅先生是华师精神的象征,是华师校魂的标识(zhì),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中国共产党员的的典范。……先生的弟子马敏教授提出“章开沅精神”的命题。章开沅精神就是“大先生”精神,是风骨、睿智、活力、爱心、低调等优良品质的总和。在全校上下学习中共百年党史、回眸学校百年校庆的时候,我们无限怀念章开沅先生。为了铭记过往和更好地开创未来,凌云书记还开创性地提出了三个倡议,一是凝练先生的精神,二是亮化先生的精神,三是传承先生的精神;他强调“学习和弘扬‘章开沅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一个重要工作”,“希望全体华师学人、全体华师校友,学习、传承和弘扬好章开沅先生的优秀品德与崇高精神,不辜负先生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对莘莘学子的深情嘱托,共同致力于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现在我在北京市女儿、女婿家中的写字台上,放着我非常喜欢、时常翻阅的一些图书,其中属于《华大学人研究书系》的有三本,按出版时间的先后说,第一本是201712月范军教授主编的《永远的怀念——忆陶军》,第二本是201912月范军、严定友二位共同主编的《永远的怀念——忆介公》,第三本是20214月范军、严定友共同主编的《永远的怀念——忆高原》。

    在《永远的怀念——忆陶军》一书中,有当时担任华师校长的章开沅先生满怀深情撰写的《难忘风雨同舟情——忆陶军》,作为全书的“代序”,他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道:“再喊一声‘陶军同志’!风雨同舟38年,怎能忘记那些共同战斗的岁月。患难与共,艰危共担,我虽不是千里马,却始终难忘你的知遇之恩,正是你的关切、期许与多年的引导,才使我多少能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你的名字已经为好几代华师人所铭记,并且必将融入源远流长的华师学林之中。”我在《永久的怀念——忆陶军同志》一文(见范军主编的《永远的怀念——忆陶军》第138—142页)的第四段曾经写道:“陶军同志十分重视知识和人才,对师资队伍建设抓得很紧。他创造性地提出,高师的青年教师要‘过五关’(教学关、科研关、基础关、中学关、外语关);他号召全校中青年教师向章开沅学习,走章开沅道路。他大力推广一些优秀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经验。”我当年对这些真实历史的回顾与记载,既反映了教育家陶军对章开沅校长的真诚关怀和殷切期待,也可以让大家认识到,像章开沅先生这样富有成就的教育家和历史学家,对热诚关切、帮助他的师友都真挚感谢、永生不忘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格,这也是使我和黄赛琴终生受益、永远铭记在心的。

    章开沅校长为《永远的怀念——忆介公》一书所写的“代序”《偶然相遇,终生相随——怀念敬爱的刘介愚同志》一文,着重记述了老领导刘介愚在调到武汉大学工作一段时间后,1980年重新回到华师担任校长和书记期间,对学校在文化革命后拨乱反正和各方面继续发展、创新,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这篇“代序”,同样写得文情并茂,意蕴悠长,情真意切地赞颂了杨东莼(chún)、刘介愚等老一辈华师领导人的崇高品德和重要贡献。

    19791218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章先生为此特别喜悦和兴奋,他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自上而下提倡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的新学风。学术界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人民备受压抑而又蓄积已久的积极性像埋藏在地下的泉水一样突然喷涌而出。在《章开沅文集自序》一文中,他在谈到华师和社会有关部门正积极准备为他出版大型文集一事时,忽然想起了晚清诗人张维屏写的“春草”诗:“沧桑易使乾坤老,风月难消今古愁。惟有多情是春草,年年新绿满芳洲。”接着又说“吾辈普通学人岂不正如一株野草,渺小之至,也平凡之至。……但小草的生命意志何等刚毅,何等充盈。……诗人以春草自喻……是对世事、对人生已有更深层的领悟,其实也是彻底的自我解脱与更高的精神追求——我常以此诗题赠年轻学人。”感谢章先生送给我这篇《章开沅文集自序》,送给已有80多岁但比章先生年轻8岁的“学人”,使我又一次成为章老师真诚教诲的直接受益者。

    章开沅先生20206月为范军、严定友主编的新作《永远的怀念——忆高原》写了篇《高风亮节,良师战友——忆高原(代序),这篇“代序”着重谈1984年中央部属高校领导班子更新换届,任命高原与章开沅分别担任华师书记、校长,成为最密切的工作伙伴这件事。当时高原同志已身患重病,相当虚弱,他仍规劝章开沅担任校长一职,章先生深受感动,在就职典礼上大声疾呼:“我现在是决心已下,……要与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协力,重新振兴华师!”全场掌声如潮,听说高原书记在医院知道此事后也颇感欣慰。章先生赞颂高原一生“不计名利,自奉甚薄,低调做人,老实做事。”,“他对我如同良师战友,所以我在哀悼时以军礼为他壮行。”

    《永远的怀念——忆高原》一书的第一部分“追思”篇中,刊载了我和涂光雍2020920日合写的《缅怀高原书记》,是一副嵌入高原姓名的对联,即:

    仰信念如山磐石之坚,效忠马列,承百年学府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勠力创新,勇担使命:

    赞文思宛野醴泉之澈,探颐社科,积三世桂园伟绩丰功,尊师重教,殚精务实,铭记初心。

    紧连着《缅怀高原书记》对联之后,是我202010月写的《怀念好党员、好干部、好教师高原教授》一文,回忆高原书记对我的亲切关爱、鼓励和鞭策之深情,使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在《吾家往事》“寻踪怀旧”篇的开头,章校长写了一首短诗“寻踪往昔旧家园,母校故址情亦牵。常念师友多恩德,往事并非尽如烟”。这篇文章开门见山地说,晚年怀旧,人之常情。因此寻根忆往之旅渐多,他每次“旧地重游”,总是情不自禁在心里牵挂着母校师友、城乡百姓,对曾经帮助、关怀过他的亲友,感恩戴德,永世不忘,他们“饮水思源”,201145日清明节到章先生父母的安息地——武汉市石门峰墓园祭扫时,还在安息地前面的墓碑石板上,请工匠刻下了汉代诗人韩婴写的碑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也。”下面的落款是:章开沅 黄怀玉敬挽。正是在201145日同一天,章、黄二位又在辛亥革命纪念碑前合照,照片下面写的两行字是:“缅怀革命烈士”201145日,摄于武昌石门峰。令人惊奇的是,在武昌石门峰墓园区一块比人高且宽厚的巨石上,镌刻着章先生题写的“辛亥革命纪念园 章开沅”,我站在这块巨石旁边照了张照片,是老伴黄赛琴当场拍摄的。这也正好表明我们对章开沅、黄怀玉夫妇所景仰的辛亥革命先烈的尊敬和感奋之情。

    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章老师对同事和学生是热诚和温厚的。在《涂光雍诗联选》(华中师大出版社202012月第1版)中有一首涂光雍于2019315日撰写的七律《答谢恩师章开沅先生新春赠象牙湖笔》。在“注释”中谈到他一九八三年八月从北大中国古典文学研修班结业返校后,一直忙于校内外中文本科生和函授生的古典文学教学。“一九八四年,时任校长近一年的章先生亲自找余谈话,嘱余出任华师教务处副处长。……自此从一名普通专业教师的身份,步入了既从事教学科研又从事行政管理的‘双肩挑’中层干部行列。总之,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之后的成长与进步均离不开章校长的信任、提携和支持。”这个真实的故事也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章校长是多么真诚地爱护中青年教师、干部,并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领。

    在《刘兴策诗文集》第69—70页,记述了20099月,为庆祝新中国诞生60周年,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主持,评选出“功勋湖北人物”100名,章开沅和夏雨田(华中师大杰出校友、著名曲艺作家和相声艺术家)都荣获新中国建立以来感动荆楚的优秀人物奖。我们在《国寿花甲颂》中还选登了魏文享、刘兴策撰写的《治学不为媚时语 史学梯航育英才——记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一文和相关的照片。2010年,在我和汪文汉会长共同主编的《旅台归来话宝岛》一书中,又将章开沅、黄怀玉伉俪合写的《台湾纪行》共7篇文章放在全书之首。

    近来为了写好纪念章校长的文章,我又重新翻阅了自己原先已发表的有关文章,发现20166月写的那篇《老树发新枝 夕阳更绚丽——祝贺良师益友章开沅先生90华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就我记忆所及,这些年我和赛琴联名赠送或以我一人名义赠给章开沅、黄怀玉伉俪的书有《永远的微笑》、《桂苑诗词楹联选》、《国寿花甲颂》、《新编老年学辞典》(与李旭初教授共同主编)、《刘兴策文集》、《语言文字规范精要》、《乐探人生 苦耕学苑》、《旅台归来话宝岛》《旅欧归来话风情》等;我们也得到章开沅、黄怀玉伉俪赠送的《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章开沅学术论著选》、《吾家往事》等重要著作,(他主编的《辛亥革命史》是由原中文系校友、我的学生与好友罗福惠教授赠送给我的)。特别使我们难忘的是:章校长为纪念他们的金婚(1957—2007),写了首《金婚吟——赠怀玉》,印成精美、典雅,有4个页码的彩色《金婚吟》硬纸信笺,上面印上了章、黄二位1957年拍摄的彩照“庐山蜜月”和2006年以桂子山菊展为背景的“情系华师”彩色照片,还有章校长亲笔书写的题词:“兴策 赛琴存念,开沅、怀玉同赠。2008526日。”我们都特别喜欢。(上面这段文字刊载于《刘兴策诗文集》第6970页)。

    20069月,我应湖北省老教授协会和华师老教授协会的邀请,写了一篇《老树春深更著花——我眼中的章开沅老校长》,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多年以来我和老伴黄赛琴在与章校长、黄怀玉老师的交往与交流中,总是在思想上受到启示,在知识与做人方面得到教益。章开沅先生在耄耋之年仍然思维敏锐,老当益壮,孜孜不倦地治学,恰似老树发新枝,青春重焕发。他年至九十,却一如既往,仍满腔热情地关爱、教育下一代,下两代,引领中青年教师和学生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同进步,在我们的心目中,章开沅老校长是永远的良师益友”,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华中师大文学院退休教师刘兴策 2021811日撰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