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 学术人生 正文
章开沅 登上央视《大家》(图)
  • 2011年11月27日晚,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大家》栏目播放专题片《章开沅·史海远航》。该片长为半小时,评价章开沅“倡导独立的史学品格和史家人格”。这是继裘法祖、韩德培、张培刚、李德仁、马克昌之后,武汉又一大家登上该栏目。

    史学性格:擅洞察人性,趣在“与古人神交”

    “我有一点水手的性格,我是一个漂泊者。”章开沅说,“我少时因替人打抱不平等原因两次被学校开除。之后,被重庆一位船老板收留,在朝天门帮船老板打杂拉纤,积累了除书本知识外的社会阅历。没有书读,我就读社会,读人,各种各样的人。我把这些人看成像水浒传里的人一样。他们外表看上去没什么,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很有意思的。”

    1946年,章开沅进入金陵大学历史系学习。但念完二年级时,他再次离开学校,辗转来到中原解放区,来到由范文澜担任校长的中原大学学习。最后,他随中原大学来到华中师范大学任教,漂泊的人生总算告一段落。

    章开沅讲到自己研究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始于想“解剖一个人物”,“越研究越有意思,好像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样”。他专门到江苏南通、北京去查阅张謇的相关材料。他说,欣赏张謇直言、务实的性格。

    1964年,他完成《张謇传》初稿。但因为各种运动的干扰,这份书稿在书房里沉睡了十多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他重拾研究,经常凌晨4时至上午8时都在改稿。最后定稿时,他甚至到江苏南通张謇的坟园,坐在墓前与张謇“神交”,“跟古人对话、神交,这是历史学家的看家本领,也是历史学家职业的乐趣”。《大家》栏目评价这部著作是章开沅“史学生涯的里程碑”,凝结了他“对时代中的人的理性分析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史学生涯:总结辛亥革命是“走向现代化的真诚”

    章开沅说,1954年秋冬之交,原民主德国贝喜发博士专程来汉搜集辛亥革命史料,自己负责接待并陪同他。章开沅当时想,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前来搜集辛亥革命史料,而就在首义之地从事历史教学的自己为什么对辛亥革命史漠不关心呢?另一方面,接待贝喜发博士期间与辛亥老人朝夕相处畅谈往事,激发了他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兴趣,也使他与许多辛亥老人及其后裔建立了联系。从此,他一生与辛亥革命历史研究结缘。

    《大家》栏目评价,章开沅担任主编之一的3卷本共120万字的《辛亥革命史》,是“第一部全面反映辛亥革命的大型专著”,“代表了当时国内研究辛亥革命史的前沿水平”。

    主持人问章开沅:“辛亥革命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章开沅答道:“是走向现代化的一种真诚。几代人民心所向,都是朝着民主共和、民生幸福、民族和谐的方向前进。”

    史学态度:尊重史实,并给它一个合理解释

    “历史是已经画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这句话被刻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大楼里,这是章开沅一生研究历史的体会。《大家》栏目评价:“。”

    章开沅认为,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态度是“尊重历史真实”。他认为,历史学家做的两件事,一是无限地接近历史真相,二是给历史一个合理的解释。“不断地追寻,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他说,历史学家的品格是独立和求真。他自谦做得不好,希望来者也能做到这两点,“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今年是辛亥百年,《大家》栏目在一开头介绍了这一背景,而国内多家媒体也给予章开沅高度评价。有媒体这样介绍章开沅:“今天,在各类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活动中,章开沅成为最耀眼的明星,他俨然就是一部厚重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