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站栏目 学术人生 正文
图文:章开沅:勇担时代使命的历史学者
  • 楚tian金报讯 图为:1990年章开沅在北京

    图为:章老出席揭露南京大屠杀的图书出版发布会

    图为:采访后记者与章老在华师合影

    提 要

    成长于战争年代的章开沅先生,充满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如今,84岁的章老依然壮怀激烈,谈古论今慷慨激昂。他学问“通古今之变”,为人勇担时代使命,被评为“荆楚社科名家”。近日,记者采访了章先生,近距离感受到这位大学者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片赤诚之心。

    “小鲁迅”讽喻校方遭退学

    章开沅先生祖籍浙江吴兴,但其老家却在安徽芜湖青弋江畔。他最初进的小学在武昌胭脂路,1933年又回到芜湖,与哥哥、姐姐进入襄垣小学读书。学生时代的章开沅热爱写作,而且文风冷峻,赢得了“小鲁迅”的美誉。这大概与他小学时候的几位热爱文艺的老师有关,其中就有时任校长的张学诗和另一位语文老师冉先生。

    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很强,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章老对冉先生依然记忆犹新,此人对他的影响可见一斑。原来,就在他就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平津局势渐趋紧张,大批高校学生南下,或从事抗日救亡,或到南方转学就业。冉先生虽然讲授语文课,但他出的作文题目都很结合现实。如《致华北前线抗日将士书》之类,爱国救亡的热浪滚滚于课堂内外。

    就在抗日战争爆发之际,章开沅小学毕业了。毕业典礼开始时,学校程主任指挥全体师生高唱当时流行电影《桃李劫》的主题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欢聚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救亡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大家热血沸腾,当年的一幕令他永生难忘。

    抗日战争最终爆发,章开沅一家随难民潮进入四川,他们姊弟也被送到江津德感坝国立九中。在这里,作为沦陷区的学生,既可以得到“贷金”维持生活,又可免费继续升学,恰好解决了家庭经济困境。然而,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国民党加强对学校的控制,学校气氛也逐渐紧张起来。

    新任校长邵华是国民党中委,与当地军、警、宪、特均有联系。高一分部多次发生学潮,立刻成为他严加防范的目标。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原本循规蹈矩用功读书的章开沅,也在高一年级若干学生的影响下,常为他们的壁报撰写散文、漫画等。虽然“小鲁迅”写的画的都是校园里的所见所闻,但免不了对校方有所讽喻。终于,他被当众呵斥批判:“你要自由?什么地方自由?到莫斯科去!”学期结束后,“小鲁迅”章开沅被勒令退学了。

    受刺激遂研究辛亥革命

    章开沅遭遇退学后,曾读了不到一年的会计大专,积累若干中外经济学、经济史和货币学的知识。进入金陵大学后,虽然在历史系读书,但他并没打算将此作为研究方向。课余时间除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社科书籍外,还参办了名叫“天南星”的进步学运墙报,所撰写的政治讽刺诗和政治评论颇受欢迎。“我那时候虽然有社会科学的兴趣,但却从没想过要研究历史。当时的志愿是当一名记者,特别是战地记者,觉得那才是充满挑战的够刺激的专业”,章老回忆往事笑着对记者说。但是1948年冬天,当他像千千万万个进步学生一样,辍学进入中原解放区的时候,这个梦想跨马佩刀、文武双全的“战地记者”,却被中原大学留在了政治研究室革命史组,从此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革命形势的改变,中原大学随军南下,并于1951年与华中大学合并。两年后学校正式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章老便在该校历史系讲授一生。“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是带有浪漫色彩的理想主义者,确实心口如一地献身革命,革命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愿。”包括他选择辛亥革命史作为研究重点,同样是出于现实需要。

    1954年秋冬之交,当时民主德国(即东德)历史学家贝喜发博士专程前来武汉,搜集辛亥革命史料。外事部门邀请章开沅和武汉大学的两位教授出面接待,参加座谈的还有江炳灵、章裕昆和熊秉坤等武昌首义的风云人物。贝喜发博士来汉研究,让章开沅深受刺激: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搜集辛亥革命的史料,就在首义之地从事历史教学的我,为什么对辛亥革命史却漠不关心?

    上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史是当时的研究热点,但章开沅从此下定决心把研究重点转移到辛亥革命方面。为了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章开沅决意在首义之地武汉举办一次学术讨论会。他的提议很快得到学校院、系的赞赏,并得到省委和中央的大力支持。1961年,这场全国性的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在汉隆重召开,这在建国初期的学术活动中实属创举。吴玉章、范文澜等著名学者与会,对武汉的学术地位和研究环境大有裨益。

    不能忘却的南京大屠杀

    不仅是历史学者,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连续向中国发动了三次大规模侵略战争:第一次侵占了中国台湾,第二次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历时8年的第三次侵华战争,仅南京大屠杀就残害我30万同胞。然而,当被侵略的中国宽容侵略者日本的时候,日本右翼势力却千方百计推卸战争责任,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这令历史学者章开沅义愤填膺,他立刻着手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并与海内外华人和国际友人携手行动起来。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那段历史,美国人贝德士就是亲历者之一。他于1897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纽瓦克,1920年获得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后,受美国教会派遣来到中国教书。从此,他在南京金陵大学工作了整整30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金陵大学西迁至成都,贝德士以副校长名义全面负责留守校园,并且是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的骨干与最后一任主席,在日军大屠杀期间做了大量保护与救济难民的工作,并留下了大量记录日军暴行的资料。

    贝德士曾于1946年7月29日出席东京国际战罪法庭作证,以无可辩驳的确凿事实论证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但随后日本右翼势力否认罪行的举动,令章开沅和爱国华人警觉起来。1988年5月,他在赴美参加学术研讨会时,友人唐德刚、邵子平、吴天威等人建议成立对日索赔会,以民间活动作为政府对日外交的后盾,章开沅和另一位大陆学者李侃率先加入。

    为了彻底揭穿日本人的谎言,章开沅于1991年7月至1992年3月,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特藏室,对贝德士捐赠的私人文献整整研读了8个月,并复印了大量有关南京难民区和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的档案,还有贝德士及其他参与救济人员的私人信函。索赔会的其他成员获知后,立即将资料带回纽约。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章开沅根据资料写成《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湖北人民出版社)与《南京——1937年11月至1938年5月》(香港三联书店)两书,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死且不怕,有何不敢!”这是章开沅当时参加对日索赔会时说的话,为此再大困难他们也都承受了。1990年底的一天,索赔会决定在纽约远郊庄严寺举行一次会议。但冬季天黑得早,当时还正下着大雪,章开沅所乘车辆途中多次迷路。庄严寺在大山中,等找到路牌的时候,大雪封山陡滑难行。大家下车四顾荒野,不知何往,只好冒雪跌爬着向山里模糊的灯光前进。所幸遇到人家,被送到庄严寺附近的招待所。随后,其他会员也先后冒着风雪赶到,其中更有年逾古稀的老教授。他们当中好几个人来自东北,对国仇家恨记忆尤深,发誓为维护历史真实而不断努力!

    能写剧本的历史学者

    很多人知道章开沅爱好文学,但却不知道,章老年轻时候还写过影评和电影剧本,并受到著名导演郑君里的好评。那是1959年的秋天,当时章老刚从草埠湖农场劳动锻炼返校,正好赶上庆祝建国10周年的电影展。看了郑君里导演的《林则徐》后,他颇有感触,连夜写了一篇题为《傲霜花艳岭南枝》的影评。影评寄给《人民日报》后,很快就全文刊登,导演郑君里看后也非常欣赏。

    令章开沅意想不到的是,他很快收到郑君里的来信,两人还从此建立了通信联络。他在信中希望郑导在《林则徐》之后,继续拍摄太平天国的影片。郑君里深感剧本的重要,恰好章开沅既研究太平天国史,又对电影感兴趣,遂来信嘱咐他尝试写作电影剧本。甚至在前往布拉格参加影展前夕,还来信叮嘱他抓紧写作。1960年春天,上海海燕电影厂第三创作集体给他来信,正式约写太平天国文学剧本。“那时候年轻气盛,不知道天高地厚”,章老回忆往事笑着对记者说。原来,虽然他时常写作影评,但毕竟对电影剧本还非常陌生。他临时找来夏衍等人的电影理论著作,又根据历史研究构筑故事情节。由于当时居住条件差,女儿才一岁多,只好躲到东湖边利用石桌石凳写作。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竟然写出厚厚一本初稿。电影厂收到剧本后回复说:场面很有气魄,优美如散文,但建议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进行修改。可惜他很快奉命筹办辛亥革命研讨会,电影梦由此中断。

    但章老的写作梦却从未中断,他既是学问大家,也是文章高手。有人曾说:“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面有三个写作大师,或曰写作高手,这就是陈旭麓先生、李时岳先生和章开沅先生。”章老曾与著名作家徐迟交谈,后者告诉他:“你们历史学界不注意文采,写的东西读不下去。”他听完后觉得批评很中肯,常以此劝告中青年学者要注意文字的刻苦锻炼。

    采访结束前,章老再次大声疾呼:当前重理轻文的学科现状,已经引发众多恶劣后果,亟需引起重视并做出调整,重建人文价值体系。科技发展创造了灿烂物质文明,但由于长期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人们被金钱物欲迷失本性,破坏环境、吸毒犯罪、拜金主义和损人利己等行为迅速泛滥。两次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和持续不断的局部战争,更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殊不知‘仓廪实’并非必然导致‘知礼节’。这是当前世界,尤其是中国面临的文化危机,亟需重建人文精神价值。”老校长的疾呼,发人深思。

    (记者饶超 通讯员党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