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要闻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日期:2023-06-05 作者:华轩 点击量:

华大在线讯(记者 华轩)6月5日,我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第6次集体学习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第8次集体学习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举行,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校党委书记夏立新主持本次集体学习。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收听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视频。夏立新从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根本目标、重要使命、基本路径、核心功能、重要任务等方面,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交流发言。

校长郝芳华以《打造高质量师范教育全力服务教育强国战略》为题作交流发言。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刻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科学全面回答了建设教育强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为培养教师摇篮的全国重点师范大学,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加快“双一流”建设,坚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坚持深化“五育并举”,坚持对接落实国家“强师计划”,持续探索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径。郝芳华强调,学校要把握好立德树人这个核心课题,把握好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条生命线,把握好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重要任务,把握好改革创新这个动力,把握好教育对外开放这个重要战略,把握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副校长彭南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突出了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地位。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学校积极承担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如今已经为中西部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在服务教育强国过程中,学校要通过深度调研,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优化我校公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厚丰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学校纪委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列入校纪委全委会“第一议题”的学习内容和纪检监察干部教育整顿的学习内容,组织纪检系统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列入政治监督清单,加强督导督查,督促各二级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师生进一步增强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副校长任友洲结合教师队伍建设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表示,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要通过坚持党对教师工作的全面引导,加强教师队伍优化人才的引入机制,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学校教师分类评价等举措,开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副校长李鸿飞从“新赛道”“新优势”“重要突破口”三个维度,阐释了他对“教育数字化”的理解。他表示,学校要充分把握“教育数字化”这个机遇,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组织方式、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治理现代化等方面,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结构性的融合,在融合中不断创新转型升级,不断提质增效,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担当历史使命。

校党委副书记陈迪明认为,作为一名高校的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始终牢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就业优先,扎实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坚持育人为本,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综合施策,久久为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夏立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下一步,学校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极具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二是要迅速行动,抓紧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将学习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我校办学治校各方面、各环节。三是真抓实干,抓紧抓好重点任务推进落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校内各单位要按照“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的要求,不折不扣抓好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作出华师贡献。

(审读人:钟文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