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要闻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出版座谈会在校举行

日期:2025-04-21 作者:邵彦涛 郭劲阳 点击量:

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邵彦涛 郭劲阳)4月19日,《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出版座谈会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爱国,校长彭双阶出席并讲话。河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戴建兵,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金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名誉会长邹进文,江汉大学副校长李卫东,《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魏众,我校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敏、朱英等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彭双阶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彭南生教授及其团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跨学科的合作精神,认为《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一书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并对我校人文社科研究继续深耕特色领域、产出标志性成果寄予期待。

刘爱国对《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一书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该书问世生动展现了学术传承的生命力、“十年磨一剑”的持久力、“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穿透力,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贡献了力量。

河南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李向午在会上全面介绍了该书出版情况,并代表河南人民出版社向校图书馆、历史文化学院赠书。

本书主编、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彭南生教授介绍说,该书以“中国近现代手工业的演化过程、原因及影响”为主要线索,在充分占有史料、吸纳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两百年间的手工业划分为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对中国近现代手工业的演变过程、政策措施、外部关系、历史影响进行了“通”“专”结合研究。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本书充分讨论,认为《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的出版,填补了中国近现代手工业通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为世界经济史的整体图景补充了中国手工业研究的范例,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国手工业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通过构建手工业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互动叙事,为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多维度的历史支撑和理论启示。

作为首部全景式记录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发展与演变的《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最终成果,并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书共3卷6册、200多万字,从1800年受外来资本主义影响的传统手工业到2000年入世前夜基本定型的新形态手工业,分为晚清、民国、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完整展现中国近现代手工业的历史变迁。书中重点论述了传统手工业的近代转型、近代手工业的发展机制、新中国成立初期手工业的演化、改革开放后中国手工业的再度发展等问题,构建了中国手工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完整历史叙事和整体图景。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布会于3月27日在北京举行。

(审读人:李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