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在线讯(通讯员 王弈宇)10月31日至11月1日,“2025以书为舟——高校青年人才发展武汉论坛”在校举行。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局长、巡视员李志刚,教育部人事司原一级巡视员、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赵丹龄,武汉大学副校长陆伟,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王磊,南开大学校长助理李月琳等出席,来自我校以及20余所省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会。
10月31日,校党委书记夏立新与前来参会的部分专家代表进行了交流。11月1日,校长彭双阶、副校长吴丹参会。彭双阶表示,本次论坛既是对国家“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也为中部地区高校深化人才工作交流、加强青年人才协同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他强调,“人才强校”战略置于学校核心位置,学校建立了“青年英才倍增计划”构建全周期支持机制。4天前刚奠基的盘龙城校区,未来将为青年人才提供更广阔的科研与发展平台,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人才与科技创新链条的深度融合。
陆伟表示,武汉大学始终将青年人才视为“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力量,通过跨学科创新平台搭建,为青年人才提供挑大梁、当主角的机会。期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与兄弟高校共同探索青年人才协同培育新模式。王磊结合长沙理工大学工科特色与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实践,分享了助力青年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中历练成长的经验与路径。
主旨报告环节,李志刚围绕高校青年人才评价与发展机制改革展开分享。他指出,高校人才工作需以关键举措为抓手,构建科学高效的青年人才发展体系,以分类评价为核心,引导人才分类发展,制定差异化评价标准,坚持破五唯、立新标、开新道,改革职称晋升聘任管理办法,打破传统评价桎梏,为高校优化青年人才工作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
代表发言环节,赵丹龄详细介绍了《高校青年人才发展报告》的研究历程与核心成果。该报告由十余所一流高校专家合力完成,累计调研60余所高校、8000余名青年人才及20余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70余篇高质量研究报告,从评价机制、培育模式、生态建设等多维度为高校青年人才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李月琳则分享了南开大学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陶波聚焦科研团队中青年人才的成长路径;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匡汉晖,分享了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探索,为青年人才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学者对谈与分论坛环节,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审读人:朱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