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吴宇凡)为进一步把握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定位、困境和重构路径,7月29-7月31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红心”实践队在湖北省钟祥市全坑村、鱼池村等地开展走访调研活动。调研团队通过走访基层党员、群众,参观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鱼池村党建基地等路径,挖掘当地红色基因,促进当地组织建设,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7月29日,“青马红心”实践队走访全坑村村民,调研基层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之中的作用、工作现状以及群众与基层党员之间关系,了解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认可度、支持度。在与当村民的交谈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目前全坑村村民的生活较之前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村民普遍认为这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但也有部分村民认为,基层党组织在政策执行、群众沟通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当地的基层党组织能够提高执政能力,创新执政方法,使国家政策更顺畅、更彻底实施推进。

随后,“青马红心”实践队赴全坑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访谈基层党员干部。实践队就全坑村乡村振兴事业与基层党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访谈主要从全坑村发展现状、党员关于乡村振兴与基层党组织之间关系认知、基层党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举措和困难、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作用的优化路径等方面进行。
在访谈的过程中,一位基层党员干部提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也会继续学习、探索,更好地发挥乡村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作用。”据悉,全坑村目前已在环境整改、乡村产业、学校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存在着资金短缺、乡风不纯等现实困难。

7月31日,“青马红心”实践队全体成员来到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鱼池村进行参观学习。据荆门市教育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张卫国介绍,这里曾经是柴湖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也是钟祥市基层软弱涣散组织整顿的重点村,但是近年来鱼池村在党的领导下,切实结合本村实际,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针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存在短板”以及“乡风民风不纯”四个痼疾开展工作。经过探索与实践,鱼池村稳步实现脱贫、快步奔向小康,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了鱼池经验。
实践队以“受教育、学经验、长精神”为主线,参观了鱼池村移民搬迁体验园与文化长廊,学习了“舍家为国,艰苦奋斗”的移民精神以及鱼池村在探索中总结的先进经验。

在此次的走访调研活动中,“青马红心”实践团关注乡村发展现实问题,在国家统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以基层党建为切入点,认真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优势,努力为乡村振兴汇聚磅礴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