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杨子寒)青年返乡促振兴 红色推普在渔潭。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大民族、农村地区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红色推普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推普活动。8月19日,推普队开展了实践总结大会,本次会议旨在汇报暑期实践成果,进一步深化实践认识。会议于腾讯会议开展,队长原紫玲主持,指导老师邓天玉及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原紫玲介绍本次会议流程,大会分为“汇报成果”、“老师点评”、“全体合照”三部分。原紫玲首先进行了简单的成果汇报,在本次暑期实践中,实践队以浙江温州渔潭村为实践地,为推动活动顺利开展,实践队分小组推进。线上分享实践成果,线下参观纪念馆、走访群众,线上线下相配合,顺利开展推普活动并收到积极反馈。她肯定了实践队队员的努力与实践成果。

随后,原紫玲总结了实践中的不足。她指出由于活动准备不成分,导致在推普活动中出现普通话与红色元素分离,没有达到预期,“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推普活动中出现方言与普通话关系等问题,未充分解决群众疑惑;受疫情等限制,本次活动以线上为主,推普形式单一,推普活动实际效果不明显。原紫玲对实践的总结,为以后的实践活动开展提供经验与参考。
汇报结束后,指导老师邓天玉进行了点评。她指出实践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完成本次推普活动,体现了一种良好的工作态度,以“策划全面、认真、细致”“纪律性强”“协同创新”三组词概括实践队整体精神面貌。
邓天玉表示从实践报告看,本次实践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没有特出特色。在实践中,一定要找准突破点,通过线下实践得出结论,“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调研,才具有泥土气息,有群众声音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会议最后,实践队成员对点评表示感谢,全体合影留恋。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回顾红色记忆的同时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虽然有所不足,但从整体上看体现了实践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成员的自身发展,为以后的实践积累了经验。而红色故事与推普的结合,有助于在深入了解党史的过程中,坚定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