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邱锐)为了解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发展经验,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师生立足于学院专业特色,探寻产业振兴发展路径。去年,“鲲鹏”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湖北赤壁羊楼洞调研万里茶道的源头,今年7月11日,“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沿着万里茶道接续考察,来到鹤峰县走马镇,在木耳山有机茶园基地调研其创建情况,前往千金村调研葛仙米产业发展现状。

绿色有机 茶旅融合
“我们这里的茶叶种植不打农药,只搞生物防治,与县里的‘全域有机’发展战略完全吻合,这些年万里茶道、茶旅融合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致富的果实……”一见到实践队员,木耳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木耳山村党支部书记刘柏芝就介绍起基地的发展特色。

实践队员在调研途中观察到,有很多人陆陆续续扛着摄像机进入基地拍照。刘柏芝补充道,“经过多年茶旅融合的经营,基地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前来打卡。”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镇宣传统战委员孟小平对木耳山茶叶基地的发展情况作了进一步介绍,“‘公司+基地+移民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领全体村民走过小康路、奔向致富路,我们种植的品质高、口碑优的茶叶远销欧、亚、非洲,成为茶商和消费者追捧的‘香饽饽’。”

据悉,2016年,茶园荣获“中国最美茶园称号”,被评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次年,以木耳山茶叶为原料生产的“白果”牌恩施硒茶·鹤峰茶被“中茶杯”评为金奖。
“稀奇古怪” 发展腾飞
被问到葛仙米的特点时,千金村党支部书记张重波用“稀奇古怪”四个字来形容,并解释道,“葛仙米被称为稀世珍品,无花无果无叶,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晋代,种植模式不可复制。”张重波表示,“葛仙米的生长环境严苛,对土壤、水质的要求极高,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后,其价格可以达到1500元/斤,是本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推动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调研前期,负责此次调研的组长李骕雨通过文献阅读等手段,搜集了大量关于当地葛仙米产业发展的资料。调研过程中,在和村民的交流中发现,葛仙米能够在千金村大量种植的原因,除了村里自然条件优异外,与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也密切相关。近年来,千金村一手用好新乡贤人才资源,一手走好校地合作路径,做优做强葛仙米产业链,积极争取葛仙米地理标志认证,驰而不息以葛仙米的高产出为抓手实现千金村发展腾飞。目前,葛仙米产量亟待提高,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必须进一步改善当地水土环境以实现量产。
在走马镇的调研中,实践队员走进乡村土地,对镇、村的特色产业茶叶、葛仙米进行调查研究,为小山村的大产业提供发展思路、贡献发展力量,展现了青年一代心系田野、扎根农村的担当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