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青春向党 逐梦追光:追光实践队录制主题微团课

时间:2022-07-19 22:10    来源:信息管理学院    作者:王一好 宋茂玲    点击:
“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7月16至17日,华中师范大学追光实践队前往羊楼洞村录制“青春向党,逐梦追光”主题微团课,学习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感悟百年党史中的初心使命。


        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王一好 宋茂玲)“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7月16至17日,华中师范大学追光实践队前往羊楼洞村录制“青春向党,逐梦追光”主题微团课,学习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感悟百年党史中的初心使命。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救治伤病员,湖北省军区在羊楼洞村筹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预备医院。今天的羊楼洞小学,即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7预备医院旧址。志愿者结合实地走访,初步了解了当地红色背景,并确定了微团课的主题与设计思路。在进行支教与调研之余,他们经过多次讨论、求证与打磨,形成了讲稿的最终内容。


图一 志愿者楼雨诺在羊楼洞小学讲解


        “在实际感受到历史留下的痕迹时,这些内容从平面的书本知识,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回忆。”本次团课的主讲人、追光实践队成员楼雨诺在拍摄间隙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作为6月新加入党组织的预备党员,楼雨诺希望能通过本次支教与微团课,让更多人,特别是年龄更小的孩子,感受革命先辈的不朽风骨,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在寻访团课内容时,志愿者们注意到了一位特殊的老人:余发海。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党员,但面对葬身他乡的革命烈士,“让世人知道他们,让翘首以盼他们回家的亲人知道他们”早已成为他的使命。在撰写讲稿时,志愿者刘坤华因背后的故事而感动。他表示,战士出征,本该衣锦还乡,但却有无数英烈最终长眠海外、无人知晓。17年的时间里,老人从身体强壮到两鬓花白,但他追寻的脚步从未停下。“他想着,他再快一点,烈士们就能早点回家。”


图二 追光实践队在烈士陵园参观与录制


        拍摄中,全体志愿者共同参观了青砖茶博物馆与羊楼洞烈士陵园,聆听历史变革中的乡村故事,感悟羊楼洞村与红色历史同行的发展历程。据了解,今天的羊楼洞村正积极开发红色资源,探索“红色旅游+万里茶道文化旅游+品赤壁青砖”的模式,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游古街、吊先烈、品洞茶”的旅游格局。


图三 拍摄后回顾微团课录制片段


        本次微团课由追光实践队志愿者自主撰写讲稿、脚本,自主完成拍摄、剪辑。志愿者通过搜集资料与实地探访,重温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体会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全体志愿者将如那些“最可爱的人”一般,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编辑:王一好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最新发布

点击排行

华大青年微信
华大青年b站

版权所有: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委员会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ccnutw@qq.com  联系电话:027-678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