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冯赟 周旺章 袁艺佳)为筑牢青少年文化根基,7月15日,华中师范大学光未然文化自信宣讲团分别为武汉市蔡甸区白鹤泉青少年空间和龙王庙青少年空间的学生带来了系列文化教育课程。
宣讲团成员岑宛芳为学生讲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课程伊始,她用谜语导入,向大家介绍了纸的重要性以及蔡伦发明纸张的重要意义。随后,她带领学生动手实践,利用工具体验简易的造纸术。在等待纸张成型的同时,她向同学们介绍了传统造纸术的流程,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创新精神。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们进一步领悟了造纸术的文化价值,锻炼了动手能力。

冯赟则带领学生学习了我国国粹——京剧文化。“什么是京剧文化?京剧有什么特点?”在老师的提问中,大家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感受京剧文化魅力。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冯赟给学生们介绍了京剧的行当、脸谱等知识,启发学生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她的引导下,同学们小组合作,绘制出了一张张独具特色的京剧脸谱。

为进一步弘扬“冬奥精神”,宣讲团成员孔虹茜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特色手工课。在课堂上,孔虹茜通过“冰墩墩”和“雪容融”两个吉祥物的宣传片引出“吉祥物背后的中国文化”主题,让学生感知吉祥物身上的文化元素。讲解后,她带领学生运用黏土制作冬奥会吉祥物,并进行了一场作品展示“秀”,投票选出了“最佳吉祥物”。大家先后上台展示作品,分享制作思路,并纷纷表示要继承好“冬奥文化”与“冬奥精神”。

通过系列文化教育课程,当地青少年在简易造纸的过程中体会造纸术的奥妙,在绘制京剧脸谱的过程中感受国粹的博大精深,在制作冬奥吉祥物的过程中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白鹤泉青少年空间暑期托管项目负责人樊银华表示:“华中师范大学的志愿者老师充分发挥师范专业优势,将文化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后续,文学院光未然文化自信宣讲团将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给学生们带去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让学生获得知识与精神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