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窦慧杰 麻一宁 石明博)为厚植广大青年的爱农情怀,鼓励青年学生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2024年7月3日至7月4日,华中师范大学鸿鹄实践队十堰分队在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以下简称为经管学院)团委书记樊启迪、本科生辅导员吴鸿雪的带领下,赴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开展了以“鸿鹄高飞,心系长征路;实践探索,传承革命魂”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
“金研”深入群众,“金服”建言献策
在吕家河村,鸿鹄实践队十堰分队于7月3日开展了“金研”与“金服”活动,通过走访农户、问卷访谈的形式共收集78份问卷,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收入情况、理财情况、创业意愿等有了初步了解,并在调研过程中通过讲解通俗易懂的金融知识,帮助村民们加强财产安全意识。

“金蕊”启智润心,共筑财商长城
在官山镇留守儿童基地,实践队成员以“金蕊”为主题,开展了以“传承红色基因,铸造金融长城”为主题的财商教育活动,向孩子们讲解红色金融的内涵、发展历程及意义。主讲人积极与孩子们进行互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孩子们了解红色金融的发展过程,感受红色货币的独特魅力,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实干创业致富,造福家乡人民
在吕家河村丹艾合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代吉红的带领下,队员参观了吕家河农特产品艾草加工车间并看到了艾草加工制成的艾枕、艾条、足浴包等多款养生产品。代吉红告诉队员,艾蒿产业是吕家河村的支柱产业,在政府与合作社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艾草产业实现了增收,这给吕家河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武当大明峰景区,实践队成员以“金创”为主题,对武当大明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蒲国伟进行采访。在采访中队员了解到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增强了蒲国伟返乡创业的信心。他看到了武当大明峰的旅游价值,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为乡亲们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领他们一起致富。对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年轻人们,蒲国伟希望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及创业的方向,踏实奋斗,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聆听当地民歌,感悟传统魅力
吕家河民歌历史悠久,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吕家河村民歌堂,民歌传承人周金殿、侯同贵、薛培琴、王琴、瞿万博为实践队成员们表演了《山里人爱唱歌》《官山是个好地方》《武当美景》《对十花》《双探妹》《小小幺妹子》《单探妹》《张生跳粉墙》《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万家》九个曲目。其中,《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万家》是吕家河民歌传承人们将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鲜活生动的民歌行使相结合而创作的曲目。“党的二十大,惠及千万家。百姓信心足,生活变化大。乡村振兴梦,脸上笑开花。”歌词的字里行间里唱出了村民们坚持党的领导的决心和对党的领导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歌颂与赞美。

重温革命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在走访丹江口市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实践队成员参观了革命旧址和红色吕家河历史纪念馆,“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字样在墙面上清晰可见,斑驳的桌椅俨然讲述着曾经的浴血荣光。在这片红色的沃土上,队员忆往昔、悟初心,官山镇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和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着队员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不惧困难。

鸿鹄翱翔长征路,实践传承爱国情。通过入户调研、财商宣讲、人物访谈等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况以及特色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在与返乡创业者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创业致富的激情和老一辈实干家们对故土的热爱与火热的赤子之心,在参访革命旧址的过程中了解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官山镇浴血征战的革命历史,体会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更汲取了不断奋进的力量。同时队员通过向当地村民和留守儿童传递通俗的金融知识,帮助他们提高金融安全意识,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鸿鹄实践队十堰分队走进群众,扎根一线,服务基层,在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展现了青年学子的风采。
审读人:樊启迪 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