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青年讯(通讯员 钟香禹 姜佳宜 王晓雨)寻觅红色记忆,感悟初心使命,凝聚奋进力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强大推力,6月27日至7月1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组织师生党员骨干前往江西同上一堂“行走的党课”。从安源至高滩、莲花、三湾再登井冈山,队员们追寻秋收起义引兵井冈山的革命步伐,与英烈共情、与时代共振、与历史共鸣,让这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走“新”也走“心”。
队员们走进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参观学习,在总平巷回顾路矿工人大罢工的卓绝斗争,于红色文化中获取前进动力;在安源党性教育基地参观孔原、吴烈、王耀南、吴运铎生平事迹陈列馆与孔原故居,于文物史料中体会岁月峥嵘。旗帜引领方向,安源精神这一中国工农史上的精神坐标为队员们校准航路——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新征程的奋进伟力。

队员们探访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参观王佐党支部,在历史遗迹中身临其境,汲取“高滩不散摊”的精神力量;在现场授课时体悟何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明确基层党组织的使命担当。高滩之行,队员们为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与不屈精神而感慨,为革命烈士的英勇斗争与初心不改而动容。
莲花这片热土见证了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挺膺担当,刘仁堪就是其中一员。队员们在刘仁堪故居聆听“信仰万岁——脚写血书刘仁堪”的主题微党课,在当地村民党员的娓娓道来中回顾刘仁堪同志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党的事业英勇就义的感人事迹,深刻认识到党员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仰传承民族气节、投身发展事业。

回首过去,方能立足当下。队员们到访三湾改编纪念馆,回溯党的历史,重行强军步伐;聆听讲授,了解部队改编历程;阅览史料,感受顽强斗争精神;交流探讨,深化建军原则认识。然后学院党委书记闫丽莉开展现场教学,她从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惧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的论断出发,勉励师生党员骨干做到“遇事不怕事、遇事能扛事”,在精神上、组织上和行动上发挥“头雁”作用,使基层党组织能拧成一股绳、打好组合拳。
“黄洋界口覆青葱,炮座萧然铁锈红。抚摸依稀还炙手,冰凝血脉渐冰融。”感悟初心,方能坚定理想。队员们登上井冈山,在黄洋界哨口处回望,炮台边追溯,纪念碑前驻足,铭记矢志不渝的红色岁月;前往烈士陵园,听英烈事迹、叹不朽功勋,缅怀在黑暗中点亮希望星火的先驱英魂;来到神山村,看曾经革命的大后方如今旧貌换新颜,领会“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发扬、历久弥新,指引前进的脚步、领航奋斗的征途。

在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队员们同上一堂微党课,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以“走向井冈山”为主题,从秋收起义向井岗山的进军路线引入,运用革命地理学与党史时空学的视角,总结本期行走的党课“重走秋收路,再上井冈山”的路线意义。行走的党课作为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环节,坚持知以促行、行而论道,充分依托学院政治学一流学科优势,在寻访红色文化印记中延续血脉基因、厚植信仰灵魂,在扎实开展实践活动中坚定奋进之志、勇立时代潮头。

峥嵘过去已彪炳史册,璀璨当下正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踏实开拓。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师生党员骨干们行走在江西,与先烈对话、向历史问道,在万里蹀躞中上好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于历史经验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智慧力量。红色血脉薪火相传,温故知新矢志前进,学院师生党员骨干必将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信仰根基,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奋楫笃行。
审读人:潘广炜 魏露